“礼让斑马线”路口绿色改造明年研究试点斑马线“前挪”
昨日,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为城养中心)发布消息称,将研究进行交通路口“绿色改造”,计划将设在路口曲线拐弯处的人行横道向车行道方向“前挪”,使行人对向行走距离最短,提高通行效率。同时研究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拆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路口的交织,减少事故隐患。通过“挪一增二”,从交通基础设施上引导市民更好地践行“礼让斑马线”。
现状:路口标线纷杂有待改造优化
过路口时,市民可能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红灯期间,等待通过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全都聚在路口拐角处,有的甚至进了车行道里,绿灯亮起后,行人、非机动车有时不能一次全部通过,并与右转的车辆混成一片,人走不快、车也开不起来,从而造成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
“现在我们全市正在开展‘礼让斑马线’专项行动,礼让斑马线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但从斑马线本身来看,怎么能更好地完善让其根本无需特意礼让呢?这为我们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城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路口交通组织纷杂又集中,目前本市一些道路交叉口的标志标线有左转、直行、右转、待转等,还有彩色自行车道、立体斑马线等近年新兴的设施。然而经研究发现,路口标线被赋予的功能过多反而并不利于交通疏解,因此,交通部门将根据市民出行需求特点,对路口进行一定交通设施优化改造。
该负责人称,城养中心此次路口改造计划将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特点制定标准总则。
举措:标线“挪一增二”明年研究试点
具体来说,此次设计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在路口进行标线“挪一增二”。
“挪一”是调整斑马线的位置。根据我国道路交通相关标志和标线标准,人行横道线一般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特殊情况下,其与中心线夹角不宜小于60°,同时规定了人行横道线的线宽、线间隔等,然而对于人行横道的具体位置至今却还尚无统一标准。市民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本市绝大多数人行横道设在路口的曲线拐弯处,这种设计其实是给行人通过路口提供了一个最长的通行距离,不利于高效利用有限的信号灯时间。此次路口改造,将在本市选取试点,将人行横道的位置向车行道拉近,使其缩短成为通过路口的最短距离,减少行人通行时间,进而提高整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对于路面宽度较大的道路上,还会在中央分隔带或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安全岛,满足行人通行。
同时,为避免行人在路口拐角处“扎堆”,将通过护栏、隔离桩等物理方式隔离,引导行人在人行横道处等候和通行。
“增二”是增设非机动车停车线和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目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是同一条停止线,设置在人行横道线前方,城养中心计划选取试点,在人行横道后方增设一条非机动车停车线,非机动车停车线和人行横道之间的空间设为非机动车等候区。同时,根据国标设置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用以告示非机动车使用者在路口内禁止驶入的范围,左转弯非机动车应沿禁驶区范围外绕行,且两次停车。从而使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不再交织,也减少由此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进程:明年10至20个路口进行试点
城养中心表示,明年,计划选取10至20个路口启动试点改造,并对事故发生率、机非交织率、路口通行率和市民遵守秩序的程度进行专业评估,并根据评估效果研究适时推广。目前具体试点路口还在进一步协调中。下一步,将按照“区域治理,联片成网,选择多样、引导绿色”的工作思路,以干线搭建慢行出行系统骨架,结合区域路网成片治理,在公共交通系统骨架方面,通过优先整治地铁沿线、公交站周边道路,打通步行自行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的换乘阻碍;在道路系统骨架方面,通过市、区两级政府,分别推进市管主干道路,区管次干道路和支路慢行系统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