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81215 40年伟大的变革 披荆斩棘成大道(3)

2018-12-16 13:21:14  央视网    参与评论()人

1979年,就在实行“大包干”的第二年,小岗村的农民们尝到了“大包干”的甜头,但他们悬着的心却一直没能放下,他们在等待一个答案。

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尊重实践。

1982年的新年,中央签发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一次吃到了定心丸的农民们终于放开了手脚。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铺开。

白少川告诉记者,1985年以后,农业连连丰收,粮食逐渐多起来。到了90年代初期,粮票作用越来越小了。1993年,粮票彻底走向历史博物馆。

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的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跨越到超过6亿吨,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并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2018年,中国有了第一个专属于农民的节目——“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国博的展览中,有一张满脸笑容的农民企业家的照片非常引人注意。

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照片征集室副主任唐京伟介绍,改革开放后,农民已经不单单满足于种地、填饱肚子了,而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的劳动力资源。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开始向往更富足的生活。但怎么搞,能不能搞,一直是个问题。

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改革开放后不久,乡镇企业在一些沿海省份逐渐红火起来。“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成为当时的流行语。1984年,中央4号文件明确指出: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营经济的重要补充。乡镇企业展现出的活力,也深深刺激着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五花大绑”之中的国营企业。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焦点访谈》:自媒体 要自律不要自戕

    2018-11-11 08:31:00 中国青年网 自媒体 原创 文章

    央视焦点访谈:自媒体的这些“病”,该治了

    2018-11-11 08:31:00 原创 粉丝 抄袭 阅读

    《焦点访谈》:“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2018-08-27 09:57:00 一带一路

    焦点访谈丨木兰溪巨变

    2018-09-23 16:34:09 木兰溪 变化

    诺奖获得者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变化

    2018-12-11 17:30:00 中国 他们 改革 因为

    在改革开放一线实干担当

    2018-11-30 09:03:52 在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