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托马斯·萨金特: 40年前,中国的大部分老百姓都十分贫穷。他们没有机会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几年,大学被关闭了。很多中学也被要求停课。我有几位比我稍微年轻一点的中国朋友,他们没有上过高中或初中,因为当时学校都停课了。直到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之后,他们才有机会上大学。所以,他们起步很晚。
如果回到1977年或1978年,那时的中国非常贫穷,与现在截然不同。再看看现在的中国,日新月异,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上千万与你年龄相仿的人进入名校读书,他们在诸多领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像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都离不开电脑、手机等先进技术。中国的一些支付技术要领先于美国,例如微信支付。大家可能在美国也去过星巴克,但是现在,在中国,用微信在星巴克付款或是给朋友转账都要比在美国方便。中国后来居上,整个国家焕然一新。
然而,这只是中国部分地区的情况。还有部分地区仍然十分贫穷。但是中国的发展速度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于所有目睹着这些变化的经济学家或者普通人来说,都是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经济领域一次了不起的尝试。
我曾遇到过一些学生,他们的故事让我本人非常感动。这些学生的父母既不识字,也不会写字,而这些学生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们学过数学、微积学,他们英文流利,他们精通化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试想一下,这样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呢?这些奇迹的发生是因为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懈努力,创办了许多教育机构,让穷人家的孩子有学可上。有一位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年轻人,他的母亲视他为骄傲,但她自己并不识字,完全看不懂他的博士论文。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形。而这样的情况发生过无数次。
2018“汉语桥—美国校长访华之旅”成员在北京语言大学进行课堂体验。(北京语言大学供图) “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在座的访华团成员会用中文说‘谢谢’‘中国’‘再见’吗……非常好,恭喜大家通过测试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特写:中国“核司令”,并未远行…… 新华社记者于晓泉 11月21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程开甲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告别者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