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交通的便捷,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徐州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到明代中期,很多人搬到城外滨河而居,“城外临河而居者,皆负贩之细民也”。万历年间河臣刘士忠在其《酌议泇黄便宜疏》中记载当时繁荣时期的运河城镇徐州“舳舻衔尾,旅店如云,贸易商贾,在在闹市,不惟土著者获利无穷,即宦于其地者,用物宏而取精多”。朝鲜人崔溥在其著作《漂海录》中更是称:“(长)江以北,若扬州、淮安,及淮河以北,若徐州、济宁、临清,繁华丰阜,无异江南”。
明代前期徐州段运河上过往商船数量众多,商船税收入于是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政府在这些客商辏集处设钞关,“于是有漷县、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浒墅、九江、金沙洲、临清、北新诸钞关,量舟大小修广而差其额,谓之船料,不税其货。惟临清、北新则兼收货税,各差御史及户部主事监收”。徐州钞关由徐州户部分司负责,专门征收商品流通税。此外,还设立负责征收船料税的吕梁洪工部分司,“自南京至通州,经淮安、济宁、徐州、临清,每船百料,纳钞百贯”。由徐州运河钞关的设立可见明代前期徐州商船数量之多以及商品经济的繁荣。
(二)泇河开通后徐州地方经济的衰落
明代万历年间为避开黄河水患对运道的威胁而开凿了泇河,泇河的开凿带来了运道的东移,致使徐州交通优势丧失,商品经济迅速走向了衰落。泇河开通前的徐州是苏北运河沿岸一处重要而繁荣的商业城镇。泇河开通后的第二年,过徐州段运河北上的漕运船只就减少了三分之二,徐州的商品经济发展因此出现了很大的衰退。
随着泇河的开通,外地商贩纷纷离开徐州,店铺随之大量迁移,以前从事码头服务业、搬运业的人员或失业或转移他处,徐州流动人口大量减少。明末清初学者谈迁在其《北游录》中评价泇河开凿后的徐州说:“自泇河改,徐、邳寥寥”,以此形容当时徐州经济衰退、人烟稀少的的社会状况。万历年间的《明徐州蠲免房租书册》记载泇河开通后的徐州:“闾阎萧条,井市零落,且连岁灾沴频仍,河工叠举,小民艰苦可谓极矣。以关厢言之,在通衢街道数条,人烟尚而稀疏,贸易亦皆冷淡。”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是大运河沿线流经区域多、遗产最丰富的城市,苏州的目标是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担负“苏州责任”,打造“苏州样板”,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