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桂椿手绘的图纸上,不仅有小巷的地形图,还详细标注了违建位置、树木位置、商铺位置……情况一目了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为了拆除小巷里的一处处违建,朱桂椿多次上门做工作,终于啃下这些硬骨头。朱桂椿说,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找政府解决,你负责这里,我负责那里,大家在一起就能形成合力,共同把家园建设好。
2017年全年,龙潭街道共招募149名小巷管家。分布上,实现了背街小巷的全覆盖;效果上,共巡防29621个小时,随手解决五大类4452件事项,实现了“自己的事儿自己管、自己想、自己做。”
“下一步,我们还将动员地区人大代表和委员认领街巷,成为小巷管家,让共治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杜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今后街巷长制的完善,郑红强认为应该把制度真正落实、落地,“每个街巷长都是由机关干部担任,每天要求街巷长汇报情况,这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容易出现委托他人代理的情况,委托的情况多了,效果就减弱。”郑红强说,街巷长制施行应抓大放小,与小巷管家、基层自治组织、社区志愿者等联成机制。
这样的认识得到了高层的呼应,市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在西城团分组讨论时说,城市管理很复杂,只靠政府一只手是治理不好的,没有规矩也是治理不好的。政府需要建立好的机制,通过机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事一议。同时要转变作风,更主动,营造好的社会环境。
在龙潭街道,小巷管家与街巷长形成联动机制,取得良好效果。2017年,该街道小巷管家协调上报由街巷长协调解决的事项达1900件,成为街巷长制的重要补充、居民自治的重要力量。
今后,共治机制也将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上。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在市人代会“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美丽乡村”主题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北京将在全市推广街巷长制和小巷管家,核心区内设置2432名街巷长,同时推广龙潭街道做法招募小巷管家,实现核心区背街小巷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