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60只基金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清盘线,迷你基金数量比前一季度增长约30%,尽管大部分迷你基金多为纯债及灵活配置型基金,但也有46只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
长期业绩不佳几乎是权益类基金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以两只成立时间最早的迷你基金为例,两只2009年成立的偏股混合基金,三季度末资产规模已低于5000万,在今年各大类基金前十月业绩冠军纷纷突破50%的情况下,上述两只基金今年一只净值下跌18.38%,另一只微涨0.2%,最近三年期业绩也分别处于后四分之一及后二分之一的位置。成立近8年时间里,基金经理频繁变更,无一位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超过三年。其中一只基金从2015年年中起,各季度末基金资产规模就已跌至5000万元以下,今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仅2000万元。截至11月3日,46只权益类迷你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仍有8只。
“不同于纯债及灵活配置混合等定制基金多为机构客户持有,清盘相对简单,权益类基金多为个人投资者持有,散户占比偏大,这类基金清盘面临的难点还在于若是业绩长期不佳或是业绩亏损,一旦清盘不仅公司品牌受损,召开基金清盘的持有人大会也难以获得基金持有人投票通过。”上海一位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指出权益类基金清盘的尴尬之处。
华南一位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指出,虽说基金规模小,基金经理投资更为灵活,但基金规模过低,基金经理投资也难以施展,最终陷入规模小业绩差的恶性循环。“基金规模一旦低于5000万,各种运营成本摊销将显著摊薄基金业绩,加之基金公司经常在季末时点为迷你基金冲规模,基金经理也知道这部分资金属于帮忙资金,很快会撤出,不能用于投资,也降低基金经理的投资效率。”
偏股基金要突围仍需多方形成合力
如何改变偏股型基金规模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接受采访的高管从考核机制、产品设计等方面谈了不少真知灼见。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直言,国内的基金行业仍处成长阶段,扭转权益类基金现状,各家公司都在进行。“无论是推动浮动费率基金还是事业部制改革,都是努力的方向,未来还需要继续改进。”
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直言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尤其提及基金经理考核时间太短,导致“后遗症”较多,期望投资考核期能够真正拉长。他表示,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业绩考核方式过于短视,最好给予更长期的考核标准。“目前超过100家基金公司,可以给基金经理3~5年业绩考核周期的不足10家。为什么?因为高管团队多数任期为3年。长期考核,意味着需要整个基金行业中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的任期都要拉长,这些需要股东支持。这就触及到基金行业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