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偏股基金规模10年“零增长” 背后原因令人唏嘘

2017-11-06 06:50: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原因三:

长期价值投资或难落地

投资能力可谓是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行业均重视的长期投资或因种种因素导致难以落地。

一位从业年限较长的投资人士直言,股市的回报最根本是来自于所在市场优秀的上市公司,并非是基金经理创造出来。目前新兴市场,可以说很多上市公司在毁灭价值而不是在创造价值。

上述人士指出,A股基础资产缺乏优胜劣汰。相比美国市场,平均每年大约有5%的股票退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构成指数的持续是未来3~5年最优秀的公司,这值得我们反思。而且国内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只能做“小股东”,这样导致基金管理人更多是一个财务投资者角色,而难以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中国上市公司更多倾向于做大而非做强,A股去杠杆后的ROE高于7%的目前是凤毛麟角,机构投资者不敢长期持有。

“风险调整后的上市公司回报率,是所有权益基金回报率的基础。”上述人士直言,就如同做菜,菜都不新鲜难以炒出美味佳肴,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业绩好的基金偏少的原因。

上述沪上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也认为,过去这些年价值投资的理念都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都是一些主题炒作、热点等等风格,像基金这样的正规军整体上还是以研究价值成长为主,但是并没有成为主流。但是从今年价值投资回归了,也带动重视价值投资、研究能力的公司、产品今年表现都相当好。

“市场过去长期资金较少,大部分是散户,也没有建立长期投资观念,包括机构也是频繁进出,导致了整个市场缺少了真正长期稳定的资金,例如海外养老投资的资金、大量封闭较长年的基金,但是国内很少。”该人士表示,这样也导致权益类基金规模的波动。

徐荔蓉更是举例,国内依旧没有形成例如美国401K、退休年金等长期投资角色,直观的表现在,有10年历史的基金业绩表现突出,但真正持有10年的投资者占比非常低。

此外,优秀投资人员的匮乏也是一个原因,何喆表示,优秀的权益类基金经理仍然是处于匮乏状态,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公募市场上管理股票最大规模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股票资产一般在100亿左右,而公募基金由于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加速了资金向优质基金经理偏移,使得大量优秀的权益类产品普遍采用限购的方式来减少规模对于业绩的影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