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和玉米一起构成中国三大主粮的小麦、稻谷仍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中国的政策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而从自身属性来讲,后两者是两大口粮。
曹慧告诉经济观察报,玉米是谷物,属于基本自给范畴,而稻谷和小麦是基本口粮,要保证绝对安全。所以我国在改革上,玉米比较彻底,实行市场定价加补贴的政策。而稻谷和小麦是重要口粮,且种植面积比较广,所以中国保留了最低收购价这样一个政策,实行渐进的改革方式。目前政策调整最重要的是增加最低收购价的弹性,这么多年来中国的最低收购价基本是上涨趋势,让大家形成了最低收购价格只能涨不能跌的错误印象。国家这次传递一个信号就是,最低收购价可升可降,是有弹性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卞靖认为,目前粮食最低收购价下调也有现阶段供求关系的原因。在粮食连年丰收、供给不断增加、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国内粮食价格却一直上涨或保持不变,这是明显与市场供求关系不符,违背了市场规律。最低收购价格的不断上涨或维持不变,在维护种粮农户利益的同时,实际上损害了养殖户、粮食加工企业和国家在内的产业链其他各方的利益,导致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原料成本高企、国家收购和仓储的财政负担不断攀升,最低收购价下调势在必行。
最低收购价去还是留?
稻谷、小麦是否也会像玉米一样,取消最低收购价格?
曹慧认为,价格支持政策曾是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前最常用的手段,但近年来,美欧日韩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农业政策从价格支持向直接补贴转型,尽可能减少使用具有扭曲市场作用的政策措施。我国也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现在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框架还保留,但是定价水平和具体实施措施方面还会变。我国也会探讨一方面能够保证口粮供应,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农民收益的综合制度。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2016年末印发的《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调整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完善油菜籽收购政策。针对改革完善粮食收购制度,纲要提出稳步推进粮食收购资金来源多元化,满足粮食收购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