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央广《王冠红人馆》财经报告:美国公布肯尼迪遇刺档案,能否解开历史谜团?

2017-11-03 13:45: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10月26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开了2800份与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案有关的机密档案。同时,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可能损害国家安全"为由,选择暂不公开其余数百份档案。美国公布肯尼迪遇刺档案为何引发争议?大众传播对于政治生态起到什么影响?档案的公开能否顺利解开肯尼迪遇刺案的重重谜团?央广《王冠红人馆》为您深度解析肯尼迪遇刺档案公开背后的那些事儿。

  官方认定的枪手奥斯瓦尔德(中)被捕

  一、聚焦--肯尼迪遇刺档案部分公开,解密内容引发热议

美国国家档案馆10月26日公开了2800份与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案有关的机密档案,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暂缓公开其余数百份档案。

特朗普在一份宣布暂缓公开部分档案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今天下令'揭开面纱'。与此同时,行政部门和机构向我建议,由于国家安全、执法和外交方面的考虑,某些信息应该继续进行修订。我今天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些修订,而不是任由我国安全遭到潜在的不可逆转的伤害。"另有美国政府官员称,暂缓解密的原因是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对档案中包含的敏感信息表示担心。

特朗普给了联邦机构6个月时间对暂缓公开的档案进行全面审查,以进一步缩小它们认为必须保密的档案范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说,从今天到明年4月26日的最后期限之前,将不断有信息被公开。

此次获准公开的2800份档案里,主要展现了当年联邦调查局如何在全世界范围追查线索、肯尼迪政府的众多秘密行动,包括密谋推翻古巴革命政府的计划等方面。

10月26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人们排队进入新闻博物馆,希望一睹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档案。

20世纪90年代带领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重审刺杀相关档案的约翰·滕海姆法官告诉美联社,未公布档案主要是调查委员会当年"认为(与案件)不相干"而未采信的内容。不过滕海姆也说,20年前认为不重要的线索,现在可能会有不同解读。

此外,根据特朗普在10月28日公布的"推文",除了包含仍在世人士姓名和地址的部分内容,所有的肯尼迪遇刺案相关档案将再度按照安排全部公布于众。

联邦调查局未回应媒体者对此事的置评请求。中情局表示不予置评,并指示媒体就相关"推文"向白宫寻求置评。

二、解析--时过境迁,阴谋论依然伴随遇刺案始终

  肯尼迪遇刺经过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携夫人杰奎琳抵达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他此次的德克萨斯之行有两个目的:帮助自己在民主党内筹集募捐,为来年(1964年)大选谋求连任做准备。德克萨斯州是肯尼迪政治生涯的"是非之地":在1960年的选举中,肯尼迪和他的搭档(后来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被指控在德州欺诈选票结果。所以此行也有弥合民主党内部分歧的意图。

11月22上午,肯尼迪一行抵达达拉斯机场,在短暂的欢迎会后,就与德克萨斯州州长康奈利夫妇坐上了一辆1961年的林肯派豪华敞篷车。本来美国总统是可以选用遮顶防弹的载具的。但为了让达拉斯市民一睹总统的"芳容",更为考虑电视直播效果,总统的安保措置并没有很完善。

  肯尼迪一行抵达达拉斯机场

11点55分,车队就进入了达拉斯市区。将近12点30分的时候,车辆开进迪利广场。两侧的美国民众鼓掌欢迎总统的到来。从影像记录来看,肯尼迪夫妇显得非常随和,向大家招手致意。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前一刻

12点30分,当车队行径广场右侧辅路埃尔姆大街时,广场上突然响起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脖子,紧接着第二枪击中了肯尼迪的后脑勺,打飞了他的头盖骨,肯尼迪的大脑完全暴露出来,血液和脑浆混在一起布满了整个汽车的后备箱。与此同时康纳利州长也遭到枪击,身负重伤。

12点47分,肯尼迪被紧急送往医院。十分钟后,由于抢救无效,肯尼迪在医院被宣布死亡,年仅46岁。

下午2点38分,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临危受命,在空军一号上宣誓,担任代理总统。

  林登·约翰逊在空军一号上临危受命

肯尼迪死后80分钟,凶手很快锁定。达拉斯警方逮捕了迪利广场旁一处教科书仓库的雇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并称缴获了凶器:一把意大利产的M91/38手动步枪。被捕时,奥斯瓦尔德称自己是替罪羊,并寻求法律援助。当被问及是否刺杀总统时,他否认道:"没人告诉过我这样的事,实际上我第一次知道总统去世还在是报纸上看到的。"

1963年11月25,肯尼迪遭枪杀3天后,达拉斯警方决定押送奥斯瓦尔德前往监狱。当奥斯瓦尔德被带出来时,一名叫做杰克·鲁比(Jack Ruby)的男子等候在警局门口,随即拔枪将其杀害。这名男子随即被警方逮捕,并于1964年3月14日被判处死刑,但在上刑场前,杰克·鲁比在狱中死于肺癌。

  杰克·鲁比杀死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遇刺案谜团重重,阴谋论叫嚣尘上

尽管肯尼迪遇刺案已经过去54年,直接涉案者也已全部死亡。沃伦委员会曾推出一份长达20万字的《沃伦报告》,结果认定,奥斯瓦尔德是唯一凶手,夹克·鲁比也是单独作案,无关其他阴谋。然而各式各样的阴谋论还是相继出现,这样肯尼迪遇刺案变得更加神秘。

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阴谋论是肯尼迪遇刺与中情局有关。奥利弗·斯通导演的电影、唐·德利洛的小说也都认为中情局是幕后黑手。一些说法称,与中情局有关联的杀手开了致命的一枪,另有一些说法则是,中情局事先知晓枪手的刺杀计划,但有意不作为,导致刺杀最终发生。

而阴谋论之二则与菲德尔·卡斯特罗有关。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后,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中情局协助下入侵古巴,试图颠覆革命政府,但最终失败。这一"猪湾事件"也成为美国反古巴行动的一个高峰。所以很多人猜测肯尼迪遇刺可能是古巴的复仇。

阴谋论之三将凶手指向黑手党。肯尼迪之弟、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曾公开表示要铲除美国社会的所有犯罪集团,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手党在美国的势力非常牢固,达到了"黄金岁月",芝加哥黑社会头目山姆·詹卡纳等都是美国当时很著名的黑手党。正因为肯尼迪家族打击犯罪活动伤害到了黑手党的利益,所以黑手党当时就公开扬言说要除掉肯尼迪。

此外,还有一种阴谋论是凶手真正的目标是时任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肯尼迪是被误杀。

  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

大众的"故事曲折感"需求是阴谋论火起来的主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肯尼迪遇刺的阴谋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层出不穷。此外,对标我国,大家对雍正是否篡位改诏书、雍正是否是被吕四娘所杀等问题同样特别感兴趣。我们会发现公众特别喜欢所谓的阴谋论以及那些较为跌宕的故事。

从大众心理学角度看,这源于大众的精神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与精神并存世界中,在物质不断得以充实的同时,大家也在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影视作品、新闻事件等营造出的悬念、反差元素恰好满足了这一点,这也成为阴谋论火起来的主因。

  三、视点--大众传播影响政治生态

所谓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传播机构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广电)向社会上一般大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施拉姆在1982年的《人、讯息、媒介》一书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政治功能。而拉斯菲尔德和默顿也提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及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求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由此可见,大众传播对于政治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就利用刚刚兴起的广播媒介进行了4次"炉边谈话",用"谈话"而非"讲话"的形式将自己自信宏亮的声音传遍全国,带进千家万户,拉近了总统与民众的情感距离,在心理上造成了一种休戚与共的神圣感,成为政府公关的范例之一。

  1934年7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1960年,美国历史上的首次总统大选电视辩论在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对峙中拉开帷幕。尼克松刚动完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所以在电视上让人感觉状态并不是很好。肯尼迪则刚参加完加州的竞选活动,皮肤黝黑、活力十足,谈吐不凡。一个半月后,美国人的投票数创下历史纪录,肯尼迪以49.7%对49.5%的优势赢得了选举。据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选民受到了电视辩论的影响,而6%的人声称是电视辩论使他们作出最后的决定。而与此同时,美国也进入电视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利用媒体曝光塑造各具特色的公众形象逐渐成为政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肯尼迪和尼克松的总统大选电视辩论

由于60年代,美国电视普及率接近90%,美国人通过电视看总统选举、航天器升空等新闻已经成为家庭传统,所以当时肯尼迪被刺全过程也被无数美国人从电视中目睹。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作为第一位社交媒体时代的总统,对推特无比青睐。自2009年3月以来,已发送3.5万条推文,他在推特上的累计粉丝量超过3600万。

由此看来,大众传播对于政坛的走向会有明显的引领作用。客观来讲,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影响力,大众传播媒介就是最好的一种手段。

四、总结

肯尼迪总统遇刺案在令公众对案件真相产生好奇的同时也留下了无限思考,一方面,悬念、反差等元素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大家的精神需求,这使得阴谋论叫嚣尘上,也助推肯尼迪在美国话题人物榜上保持长盛不衰;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对政治生态的影响不容小觑,应加以重视。英雄陨落,诸多悬疑。期待谜团能在未来顺利解开。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央广《王冠红人馆》节目和微信公号。

央广《王冠红人馆》舆情课题组 宋佳伶

关键词:肯尼迪美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