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新政满岁记:增资、转型同步进行时】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捆束已近满一年,而基金子公司的应对措施也在不断上演。通过股东注资来满足净资本要求成为了基金子公司的主流做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8日,年内单家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基金子公司累计增资已不少于43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捆束已近满一年,而基金子公司的应对措施也在不断上演。
通过股东注资来满足净资本要求成为了基金子公司的主流做法,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8日,年内单家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基金子公司累计增资已不少于43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增资是多数基金子公司进一步满足监管要求,缓释存量业务规模的“代谢”速度的重要路径;不过也有部分基金子公司并未在新政出台后落地增资事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另有部分基金子公司的转型思路是开展规模利润率更高的主动管理类业务,其中类信托、ABS、母基金等模式成为了新方向,而新的基金子公司业务模式也被业内所探讨。
“对于多数公司来说,增资和转型要‘两条腿走路’,以前通道时代是因为没有业务成本,但未来肯定要酝酿新的业务形态。”10月18日,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坦言。
最高增资20倍
去年底,证监会下发实施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及风控规定,其所提出的业务规模对应资本金的要求,遏制了近年来基金子公司规模的野蛮增长。
此后一年,增资逐渐成为基金子公司的重要命题。而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19日,中邮基金子公司首誉光控资产增资5亿元,使其注册资本增至6.2亿元,中邮基金与光大控股分别按照51∶49的原比例进行追缴。
这只是基金子公司年内增资潮的冰山一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内共有不少于13家规模1亿元以上的基金子公司进行增资,累计增资规模超过43亿元。
统计显示,工银瑞信、建信资本、华夏资本、天弘创新资产、首誉光控、招商财富6家基金子公司增资额不低于3亿元,其中工银瑞信、建信资本两家分别净增资达10亿元,建信资本在此次增资前其注册资本仅为0.5亿元,这也意味着其完成年内增资后注册资本增幅一次性达20倍。
“和券商等股东相比,银行系的基金子公司股东不缺钱,因此也有充足的注资条件。”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认为。
“大行对于基金子公司的布局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一定都是因为需要做银基通道业务,而是大行可以获得一个内部的持牌私募,实现自身在产品体系上的闭环与协同效应。”一家国有大行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例如可以通过专项计划开展一些大型项目,或者在私行(私人银行)系统丰富产品线。”
上文提及的首誉光控增资也尤为引起业内关注。此轮增资后,首誉光控的注册资本或仅次于工银瑞信及建信资本,在基金子公司中排名第三,这在非银行系的基金子公司增资中较为罕见。
“首誉光控的业务推动背后,光大控股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在强势股东的助力下,首誉光控的增资也较为顺利。”一位接近光大控股人士透露。
与此同时,富国资产、申万菱信、元达信资本、中铁宝盈等4家公司增资规模则在1亿元至3亿元之间;此外,中欧盛世资产、汇添富资产也于年内获得了千万级增资。
也有部分基金子公司并未选择逢时增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工商信息发现,德邦资本、国寿财富、南方资本、东方汇智、前海开源资产、民生加银资产、易方达资产等7家基金子公司新政后尚未出现增资记录。
“不选择增资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新政后子公司ROE会降低,股东出资意愿不高,还有的是因为内部一些业务需要整合清理,还在等待新的注资时机。”一位银行系基金子公司部门负责人表示。
另有部分基金子公司的增资在新政实施前就已进行。例如近年来并未获得增资的嘉实资本,在2014年已经进行过一次增资;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中植系的中融资产,其2015年10月份曾由1.53亿元增资至3亿元,而后在基金子公司新政后却并未再有增资记录。无独有偶,上银瑞金、浦银安盛资产等也在新政实施前就提前进行了“预先”增资。
新模式或正酝酿
虽然基金公司不断进行增资,但这并未能阻止基金子公司行业整体规模下滑的趋势。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自去年基金总新政落地以来。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规模正在不断缩水——行业规模从去年底的10.50万亿元缩减至今年6月底的8.59万亿元,累计缩水达1.91万亿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总是遇上了净资本限制,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银行端也加强了套利核查。因此,原有的通道业务无法为续,造成了如此规模衰减。”上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
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投委会成员称,目前除了加强注资外,转型也是基金子公司当务之急。“我们目前所处的转型主要是类信托,ABS(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同时和产业资本进行合作,获得一手资金。这样能够保证利润率,减少对规模的依赖。”该投委会成员称。
虽然如此,但数据显示基金子公司在主动业务领域的业务也在逐渐退缩。以ABS为例,2017年以来基金子公司共发行ABS数量43只,规模达517.42亿元;而这较去年同期的70只、825.94亿元也出现了大幅缩减。
面对以上状况,也有部分业务人士对基金子公司新的业务模式进行研究酝酿。
“过去的基金子公司实际上复制了一张信托牌照,那么还有哪些牌照是通过基金子公司都是可以复制的呢?”前述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也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比如说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不过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
(原标题:基金子公司新政满岁记:增资、转型同步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