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银行业严打“变脸消费贷”

2017-10-11 10:32: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贷流入楼市的过程很简单,一些中介会借个人用户的名义,从银行或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从而帮助客户凑齐首付款。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将申请来的消费贷借给购房者,则可以获得利息,实现“薅羊毛”理财。

“消费贷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上述房地产从业人员表示,有些客户从多家银行借贷数百万用于多套住房的购房首付,如果房价上涨,那么他就能获得巨大收益。

对于这样的现象,宋清辉解释称:“房地产市场过于火热,房价涨幅远远超过工资收入增长速度。从而让居民有了强烈的提前置业、锁定购房成本的冲动,进而产生了极大的资金需求。”

如何促进消费贷良性发展

消费贷的本来用途是支持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包括教育、旅游、房屋装修、购买耐用品等。若让其不加管控的流向楼市,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业内人士介绍,消费贷流入楼市,由于高杠杆率,如果房价明显下跌,就可能导致高杠杆购房者资金链断裂,引发局部的次贷危机。2007年8月,美国全面爆发次贷危机,进而酿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在9月29日举行的“今年以来银行业运行及监管情况”通报会上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很重要的教训,就是对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人发放贷款,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必须按规定规范运作,全面真实地评估消费者的偿还能力,不能为了业务而推高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房地产领域的泡沫。宋清辉认为,要想使消费贷回归正途,获得良性发展,需要加大对各银行、各类网贷平台的清理和整顿,对他们提供的信贷业务,在借贷用途、资金流向等方面严加检测,堵上违规操作的漏洞。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消费贷资金流入楼市,主要还是由于银行监管不力,但银行自身在监管上确实存在一些难度,对于银行来讲,跟踪资金的流向,大多情况都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对每笔资金都做到全面跟踪是有难度的,而且还需要付出极大的跟踪成本。

“目前,银行之间的消费信贷信用档案信息不能共享,有些信息记录也不是很健全,这就使得一些人钻了空子。”董登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例如,有的人从10多家银行的信用卡透支同等额度用于购房,这些资金可能有数十万元,很难监管,但如果建立健全消费信贷信用档案的大数据,让银行间共享信用档案信息,就能给所有银行提供贷款客户的信用参考。

“如果有借款人将消费贷挪作他用,那么银行完全就可以给他的信用档案信息一个负面记录,那么他可能就会在其他银行甚至整个银行系统都失去消费信贷的资格。”董登新表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