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新华视点:超百城150余次调控后,楼市这个“金九银十”成色如何?

2017-10-05 11:56:5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交易环节冰冻,部分炒房客开始退场。40多岁的董少刚是广州一家商贸企业的负责人,对房产投资颇为热衷,目前在广州、深圳、重庆等地置有多套房产。限售令下,他对炒楼盈利的信心动摇了。“如果买新房,从签订合同到拿房产证大概需要两年,如果从拿证开始限售3年,意味着一栋房子持有5年才能卖。一笔资金每年不涨10%,投资就失败了。”

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执行主任梁志超说,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的长效机制开始建立,这将有效抑制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炒房客投机行为,“房住不炒”逐渐深入人心。

——“刚需族”不再像去年房价暴涨时那样焦虑。80后北京居民刁先生长期与父母同住,2017年4月以来,在大兴天宫院镇、丰台马家堡等地看房。

“当发现二手房房价在‘租售同权’、共有产权房等消息披露后出现下调,我的买房决心动摇了。一方面考虑申请共有产权房,一方面平静的楼市也让我有更多时间细细挑选。”

——如果有房子让我稳定租一辈子,何必买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王同学今年毕业,在杭州找到工作。他说,没想好未来在哪里定居,租房更适合自己的生活。“用一套房把自己‘绑’在一座城市上不是我的选择。”

记者近期在几个一线城市调查发现,租赁客群“90后化”是目前住房租赁市场上发生的最大变化,他们对租赁产品的要求也更加个性化、时尚化。在住房租赁新政策影响下,不少90后表示,即使家长有足够经济实力购房,但出于资产灵活或居住地灵活的考虑,依然会选择租房。

  专家建议建立长效机制满足刚需、打击投机

10月1日,宁波限购政策升级,加入重庆、南昌、石家庄、西安等二三线城市政策面持续收紧“大军”。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戴亦一说,多地出台“限售令”,标志着楼市调控从控制购买行为转至控制交易行为,释放了楼市持续强调控的信号。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在“五限”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值得关注,如刚需或改善性需求可能受到抑制,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阴阳合同导致楼市信息失真等。

苗乐如说,过高的首付比例和个人支出会损害刚需和合理改善性住房需求,应在长效机制中研究满足刚需的信贷政策。

受访专家普遍表示,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在楼市疯狂上涨时及时在需求侧“踩刹车”非常必要,还应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护正常住房消费,精准打击投机需求,维护楼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记者王优玲、董建国、孔祥鑫、周强、郑钧天、张超)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