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宝村做保险的施国艳,是《暴风骤雨》中“赵光腚”原型的重孙媳妇,她说:“与5年前比,元宝村人收入更高了,保险销售量大幅上升。”
大伙都夸赞老支书。他说:“农村家底薄,土地是压箱宝,决不能浪费。”
在深爱土地的张宝金看来,每块地都是宝。
冯大洼子,元宝村最久远的荒地。
小河岔、柳树毛子、砂石曾是主角,有人说,这就是废地,啥也干不了。
每当捧起这儿的黄土,张宝金都会久久沉思。
手里的黄沙伴着思虑滑落,创业的蓝图在指缝间升起——变荒为宝建设工业园区。
元宝村成为亿元村,工业是火车头。改革开放初期,村里集资办小木农具加工厂,后来又建起筷子厂、铅笔厂。截止到2012年初,元宝村已有铅笔、铅笔板为主导产品的企业28家,铅笔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被称为“亚洲铅笔之乡”。
但这些企业散落在村里,再加上还有意建新厂的投资者,急需一块地集中办企业。
清明刚过,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在冯大洼子上。亘古的荒原开辟出180亩工业用地。铅笔、食用菌、玉米加工等企业纷纷落户园区,全村各类企业发展到38家,村总资产达6.7亿元。
《暴风骤雨》中老孙头赶马车被溅了一身泥的片段,让年近7旬的村环卫工高会友印象深刻。穿行在工业园区间的环村水泥路,老高说:“谁敢想村里有环路?别说泥,草刺我都要扫干净。”
环村路的一头是元宝山,元宝村因此山得名。
初秋的元宝山,阳光穿过金色的白桦叶,在林间小路留下斑驳的树影。登到山顶,元宝村尽收眼底,村前是玉带一样的黄泥河,村后的元宝顶子上,万亩生态林松涛阵阵。
老支书半蹲,眯起左眼:“你看咱这生态林,无论从哪个方向看,树都成行。”
元宝山原来是一座秃山,元宝顶子也曾被开垦成耕地,一下大雨,黄土混着雨水冲进河道,黄泥河成了黄色泥巴河。
拿绿水青山换来的钱,有啥用?
老支书发誓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好环境。他带人顶着风雪跪在元宝山的石头上凿坑,膝盖被硌出血,擦擦继续从山下背土种树。为了让元宝顶子重披绿装,他领着全村老少爷们退耕还林。
元宝村的万亩生态林已经成为一景,远道来的城里人,都愿意到山上走走看看,认认林子里的30余个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