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报告中;同年,契合时代背景的平安普惠正式成立,并在短短两年间,成为了国内金融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实践者之一。通过“人脸识别“、“微表情”和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使每一个人平等、便捷地获取金融资源,让金融脱序向实,实践普惠金融的价值。
线上模式带来极致服务 促“信任贷款”体验升级
据平安普惠信贷智能研发部总经理阮蓉表示,传统的线下借款除去时间、空间、有无征信等各种限制以外,最大的问题还有糟糕的用户体验,用户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同时还会遭受到审批员的“审问”,并且受限于线下风控审批人员能力参差不齐,虚假资料繁多、筛选难度大、效率低,导致客户的通过率比较低,使得客户的体验感进一步下降。
“传统的线下风险管理,无法真正的做到普惠金融。所以,平安普惠提出,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来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而对于两者的关系,阮蓉表示:“技术是嫁接‘互联网+’思维与风险管理的桥梁,金融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感受到‘被信任’和‘被尊重’。”
在平安普惠看来,金融科技运用的核心就是数据化,而数据化同时也正是风控管理的核心。众所周知,在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欺诈,主要体现在材料审核方面。而在互联网线上化的平台上,通过将客户行为数据化,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并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以平安普惠无抵押贷款产品i贷2.0为例,凭借“人脸识别”技术,用户只需刷脸就能登录APP,授权后,i贷即可通过第三方大数据征信系统智能捕捉客户的“可信任数据”作为其借款资质,甚至描绘出其金融数据画像,完成风险定价、合理放贷的审批过程,全程线上操作,最快只需3分钟就能放款,流程的便捷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平安普惠最新研发的“微表情”技术,通过对线下审批的经验进行复制,结合科学的理论,让整个借款的风险审批过程标准化、数据化,成为了企业反欺诈的核心利器。
据悉,在大数据的改进和精准度方面,平安普惠信贷智能研发部目前还正在和平安科技合作,通过反馈场景式的数据应用,来推进数据模型的优化,以更好地便于风险管理、提升用户体验。
以金融科技革新为核心 力争成为普惠金融首选
从最终的指标数据来看,自平安普惠开创O2O线上借贷模式以来,着实更好地履行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将金融惠及到了更广大的用户客群中。“原先100个客户申请,只有30个客户放款。而线上化后,现在可以放到40个人的水平,也就是说,更多的客户可以享受到我们的贷款服务。“阮蓉表示。
而这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平安普惠对于金融科技不断革新的良好实践。伴随着风控和反欺诈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将更好地获得贷款服务,除了感到“更被信任“和”更被尊重“外,还有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目前,为了更好地进行金融科技和风控技术的研发,平安普惠正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改进和迭代,比如除了“人脸识别”和“微表情”外,公司还有一项刚开发的新反欺诈手段“声纹识别技术“,以及正在筹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此外,公司还会定期和一些社会学专家和心理学家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以更好地对现有的金融技术进行革新。
据阮蓉介绍,平安普惠目前在国内市场中已获得一定优势,也希望在全球范围成长为领头羊。而未来,除了通过金融科技更好地优化用户体验,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就是“小白“客户的发展和挖掘。
对于“小白”用户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用数据较少,因此需要从更多维的角度去挖掘他们的信用数据, 如平安普惠i贷,就可以通过对小白用户在第三方平台可能产生的消费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帮助小白创建起信用档案,并逐渐为其积累信用。
不仅是信用累积,平安普惠还将把“信用教育“贯穿在贷后管理中。“很多时候,’小白’客户不是不重视信用,而是他们对信用’没概念’,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引导,以促使市场更好的发展。“阮蓉表示。
尽管“小白”客户相较优质客户风险高,但是对于“小白”用户的拓展阮蓉的态度很坚定,她说道:“要实现普惠金融,‘小白’客户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做不好,那就不是真正的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