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一场接地气的峰会:新金融机构如何为普惠人群“补水”

2017-09-25 16:36:53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9月23日,凤凰WEMONEY“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在京举办,来自监管机构、新金融企业、媒体等500余位嘉宾与会。另据凤凰网风直播数据,约7万人通过线上参与此次峰会。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晓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等嘉宾就普惠金融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与此同时,包括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林、WeLab(我来贷)副总裁陈莉、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房互网联合创始人侯宇翔、宜信普惠产品与运营中心总经理田颖等在内的16位新金融企业高管,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各自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进行的实践及取得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凤凰WEMONEY与多家权威媒体、研究机构在本次峰会上启动了“新金融普惠实践媒体万里行”活动,并联合京东金融设立“新金融普惠新闻奖”,旨在鼓励媒体对新金融机构的普惠实践进行报道,进而推动行业发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普惠金融发展投以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一词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更是被写入“十三五”规划,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时间,各类金融机构争相加入“普惠金融”大军。

而要想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就得了解它的整个体系构成。“从狭义上来讲,有客户层面,即关注哪些对象;微观层面,有哪些是作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哪些产品;中观层面,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在真正了解普惠金融需求的基础上,要建立起有效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

“普惠金融不是无原则降低金融服务的标准和门槛,供给方面尤其需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不一定给他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慈善心态最要不得,对于特定弱势群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这种资源的机会,要给他充分了解金融服务的机会以及得到金融服务的技能。”杨涛强调。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