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一个IT业老兵眼里的金融科技:赋能,而非控能

2017-09-20 12:22:1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4

  从科技输出1.0到2.0

金融科技输出的空间肯定是巨大无比的。

整个的金融市场大概是几百万亿的一个规模,在这个里头,消费类资产的占比是多少?为什么要重点提消费类,因为这类资产具有小额、分散、高频、受众广等特点,因而技术能施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比如说,一个地产公司,十亿、百亿的拿地,然后开发,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服务得非常好,技术在这里提升点滴的效率没有太多意义。但要是500块钱买张火车票、一千块钱买个手机,把这些做分期。这种业务在前期技术的投入、风控模型的建立等,都有比较高的门槛。.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家银行,但有能力发信用卡就那些?因为只有少银行有能力发出信用卡。

其实信用卡的盈利逻辑很清晰。通过发卡获客,把从来不借钱的客户往理财方向去转,把经常分期的客户往贷款方向去转。这就是用高效的手段获客,获完客之后往高毛利的产品上转。这么清晰的商业逻辑,为什么那么多家银行不做呢?

这就要回到我刚才说的那些问题,就是发卡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前期投入比较大,这决定这块业务规模不冲到一定量,它就赚不了钱。作为小银行,上不了那个规模,就是个稳赔不赚的生意,所以不做。

PINTEC发展到今天,做了很多投入,尝试了各种创新,积累出来了一些能力,因而可以低成本地推进这些事情,但是依旧是有技术门槛的。即使前期投入你有能力降下来,但是技术门槛依旧有。

总结起来,当年我在软件服务行业,看到的是金融科技输出1.0,简单的说就是做工具。甲方出思想,甚至甲方出设计,然后你来实现它。这也是为什么金融科技1.0落地通常是在大机构,因为只有大机构的人才有足够的眼界、视野和设计能力。

金融科技输出2.0,就是把核心业务能力真正移植到了生态体系,输出更彻底的能力,这样一来它就可以面对小机构提供服务。

其实今天最危险的金融机构恰恰是那些能力不足的小金融机构,因为这个市场充分细分和竞争之后,很多银行会变得更加艰难。

打个比方,某个小银行,好不容易搞来了500亿的存款,但是放贷是个技术活,一放就坏帐于是不敢放,但不放贷就是负债,500亿是要付利息的,余额宝都四点几了,收益上不去你想你怎么留的住资金?这样的机构我觉得今天是最困难的,那才叫进退两难。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