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互联网票务平台还没有形成寡头竞争的时期,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但也意味着有更多机会,格瓦拉靠着一拳一脚打天下。
“真正成就格瓦拉的是上海电影节,靠着把上海电影节的票务市场做起来,格瓦拉把上海整个电影市场占领了。”一位前格瓦拉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讲道。
2010年,格瓦拉首次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售票,然而临售前一周,格瓦拉才知道与组委合作的票都是指定的座位。开票当天因为人流太多,系统崩溃刷不出票,影迷们开始躁动。为了把票送到影迷手中,格瓦拉采取了人肉快递的方式。
也正是这样的诚意,促使了格瓦拉此后成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指定的售票渠道。2012年上海电影节开幕前夕,通过格瓦拉售出的电影票已近3万张,超过了其他几家指定票务网站。然而,当时格瓦拉透露:“卖票赚的差价,比起庞大的技术、人力成本尚有不及。”
“千团大战”投靠微影
格瓦拉起步的阶段,也是团购网站最疯狂的时期。团购的故事始于2009年,那时各色各样狂热的创业者涌入。
2014年上半年国内网络团购累计成交额虽然达到294.3亿元,但团购网站数量已锐减至176家,相比于2011年最高峰时期的5058家,团购网站的存活率仅为3.5%。
短短的几年里,团购网站经历了资本涌入、千团大战、IPO折戟、断粮倒闭、抱团取暖等一系列过山车式的遭遇。
2012年团购的春风吹向了电影票务网站,彼时在线购票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当时的格瓦拉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0%,上海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80%。然而,三年后,背靠美团的猫眼和背靠阿里的淘票票开始不断壮大,而格瓦拉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萎缩。
2014年,在这场互联网惨烈的千团大战走向尾声之际,互联网BAT三大巨头入局。格瓦拉深知,如果不寻找巨头依靠,将会变得孤立无援。最终,格瓦拉还是错过了被BAT收购的机会。
据前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时百度与阿里都有过收购格瓦拉的意图,但最后都没谈成。“最后被微影收购,是因为万达把关键融资给了微影。”
2015年11月,微影时代对外宣布完成C轮15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领投方为北京文资华夏影视基金,有多家参投方,原始股东腾讯、万达、引力跟投。一个月后,微影时代正式宣布与格瓦拉合并,合并后市场份额超过了猫眼,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