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关注宅基地制度改革:宅基地缺退出机制 空心村普遍

2017-06-17 16:31:49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评论()人

宅基地缺乏退出机制 空心村普遍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中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一项改革。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我国在15个试点地区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截至目前15个试点县已退出宅基地面积约3.2万亩,大批经过实践检验的改革成果和经验进入到总结提炼环节。

改什么?怎么改?央视记者近日来到改革的试点地区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和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看看那里有哪些变化。

这里是空中视角看到余江县春涛镇罗坪村委会响水桥村的全貌,村外是风景秀美的自然环境和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还有刚刚翻新不就得通村公路。但进村后就会发现,村子里不仅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而且到处都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危房。

余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蔡国华: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这样的村庄在余江是很普遍的,空心化很严重。

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造成这样空心化的原因其实并不难解释,几十年前自村庄建设之初就盖好的老房子,随着老人们的相继离世传给了他们的子女。但子女们已经有了新的房子,所以老房子就变成了闲置房。子女再有子女,就这样老宅越来越多,向外扩建的村庄就越来越大。多年后,废弃的老宅就形成了现在这种无法再利用的空心村。

余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蔡国华:四周都是一些非常好的房子,但村庄的中间废弃、倒塌、闲置的房子很多,车子都开不进去,里面没有路,你没办法利用。

空心村的影响其实还不只是在村容村貌方面。大量一户多宅和建新不拆旧的现象不仅让新增农村人口没有宅基地可分,更严重的是侵占了大量的耕地。

余江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路文革:老百姓为了子女符合分户条件建房的时候,常常把我们的房子建到田里去。那么有的村庄人均一亩地,经过十几年,就变成了人均三分地。

一面是农村新增宅基地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大量超标准和闲置的宅基地却因缺乏有效退出机制,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数据显示:余江县全县共有92300宗宅基地,而空心村的就达到了23000宗,占全县宅基地的四分之一。

同样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着,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2.85亿亩。其中2006—2014年,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6亿人,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3045万亩。有约20%的农村住房常年无人居住。

宅基地改革 从退出多占改起

大量空心村的存在,不仅让村庄没有了新增的建设用地,而且大量的新建住宅成为了违法用地,蚕食着耕地。那么,宅基地的改革该如何进行呢?

漆黑的夜晚,一处民宅内正在开村代表大会。

余江县杨溪乡江背村委会水口村理事 王新春:拆了我的,我在哪里解手,我开始做的房子就没有设计卫生间,先把新的建好,再把老的拆掉。

现在已经是晚上的九点钟,水口村村民理事大会正在研究本村“一户多宅的”中,“多”的部分是有偿退出?还是无偿退出?作为余江县最后一批宅改村,看到村里破旧不堪的样子,村民们对改革的意愿非常强烈。

余江县杨溪乡人大主席 吴小万:水口王家退出实行有偿退出,退出之后,宅基地收回给集体,由集体统一管理,规划。

在我国农村,宅基地实施“一户一宅”制度。所有村集体成员都有从本村免费获得、无偿使用宅基地的权利。

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宅基地退出制度,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和超标准建房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不占白不占”、“你占我也占”的思想在村民中不在少数。

让宅基地的分配权重回“一户一宅”公平的初衷是宅基地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余江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路文革:多宅的就要退出,多户一宅的,就要分户,全部回归了一户一宅是公平公正。

这个正在热火朝天盖着新房的地方是余江县的洪桥村,作为第三批宅改试点,这里曾是村里空心村老宅的集中区域,腾退了超占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村子亮起来了。

余江县平定乡洪桥村委会鲁王村理事长 鲁东海:最漂亮的地方,以前是最脏的地方,就我们站在这个地方,以前这里特别脏。到处都是破房子,现在把它拆干净了,路修起来了,这个村变得漂亮,变得特别干净。

目前,余江全县共退出宅基地24160宗3270亩。退出后,经集体收回的宅基地预计可满足未来10至15年村集体新增建设用地的需求,同时,以宅改为抓手,政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已新修村内道路25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新建村级活动中心2.8万平方米。全县农村正在大变样,“空心村”正在余江消失。

“金”政策卖出50亿 贫困县万户脱贫

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各地的差异性非常大,在另一个改革试点地区安徽省金寨县,让您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样一个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宅改试点中,用足用好国土资源部增减挂钩支持脱贫攻坚政策,交易宅基地节余建设用地指标50亿元。

今年78岁的宋承善,已经在山沟沟里住了几十年,每次下雨,这些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都让老人和当地政府捏着一把汗。

金寨县古碑镇余岭村村民 宋承善:怕房子倒了,倒了我就没住的了。

作为15个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中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让住在山沟沟里的村民搬出来,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是改革的头等大事。

而在宋承善不远处的大湾村,显然已经有了效果。白墙黑瓦的二层小楼规划有序,没花一分钱就搬进这个扶贫移民安置点,让陈泽申老汉做梦都没想到。

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 陈泽申:做梦也没想到住上新房子,不掏钱,现在还进7万块钱。我这个贫困户,我跟我孙子两个,(移民补贴)一人一万五,我两个是三万。危房改造(补贴)两个人是四万,连政府补贴加我老宅基地退出的(补贴)将近十八九万。

据金寨官方数据显示,仅在宅改方面,金寨县的户均补贴可达8万元,再叠加移民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各项政策后,户均补贴可达15万元。对于金寨这样一个基础薄弱,2016年财政收入只有十二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而言,这些钱从哪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一年时间,金寨县根据国家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将宅基地改革中复垦结余出来的10857亩建设用地指标,以平均每亩45万元的价格交易到合肥市、马鞍山市、滁州市等地,交易金额达50亿元。大城市有钱但没用地指标,深山里的金寨县有用地指标但没钱,国土资源部在2016年专门针对国家级贫困县出台的 “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为双方营造了盘活资产的双赢局面。而正是这些通过宅基地改革置换出来的资金,让金寨县的脱贫工作有了新的变化。

金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朱宽江:结合实际,把针对贫困地区多个优惠政策进行有效叠加。通过这次改革我们一年内顺利将一万多户贫困户实现了顺利脱贫。

马路修起来了,新房子搬进去了,居住环境好起来了,通过宅改让农民在提高物质基础的同时,一些贫困户的思想有了积极的变化。

金寨县花石乡乡 长司玮:搬下来了之后,他的接触面增加了,然后他的眼界也宽了。环境一变好,我们群众的思想上面就产生了变化。首先他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他觉得通过这个环境变化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目前15个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已退出宅基地面积约3.2万亩。在全国33个县进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已进入统筹推进的攻坚阶段,一大批经过实践检验的改革成果也进入总结提炼环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