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一样的还有车铃,普通自行车用的是手拨铃,而现在的共享单车几乎都是旋转车铃。事实上,这种铃铛一直都有,但是很少有人使用。为什么?在王超看来是由于习惯。“近一两百年的自行车产业太成熟了,他们觉得可能没的搞了。”但是手拨铃容易损坏,其次对共享单车来讲,要尽量减少突出物,防止摔倒后伤人,因此他选择使用了旋转铃。
被改变的不只是单车
如果你要使用共享单车,打开手机APP、注册、充值、找车、扫码、开锁,这是必须经历的程序。但是在当下手机APP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所以很容易忽视它背后的设计。
张伟把人们骑行共享单车描述为,“数字化出行体验和物理化体验的结合”,这实际上是强调APP上的体验和现实中骑车的体验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今天,这个数字化在渐渐吞噬物理化的东西,它本身承载的意义会比你看得到的更大。”
回到现实中,使用ofo的时候,你打开APP仅仅是为了开锁,需要先手动输入车牌号,系统回复你4位数的密码,你得边读边在座位下面转动密码锁。第二天,你使用摩拜或者小蓝车APP,打开APP寻找附近的车,找到以后扫一扫二维码,锁被打开,你把手机放进口袋,就跨上了车座。
此时,使用APP成了人们骑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张伟看来,“别人看到的APP是个界面,这实际是把无数的数据和标准化流程压缩成了能让用户感知的载体。每个应用承载的是它所有的业务流。”
如果有人预定自行车而长时间不去骑行怎么办?怎样引导用户去骑偏远角落里长期没人使用的单车?这些都是后台需要输入的数据。研发团队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如何让使用者成为传播者也是维护者,并优化出实名认证、还车拍照、故障上报等功能;以及将距离换算成时间,既让用户感知,也反过来让设计在用户忍耐范围内更加优化;甚至设计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可能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但是后台复杂不代表非得让人们看得到。“普通自行车使用时只需要钥匙,如果可以把手机上的操作简化为一步,等同于传统的开锁,剩下的都交给系统去完成,那么相比于普通自行车的使用,我们没有因为摩拜单车的新形态而为骑行增加任何负担。” 这是设计者们认为需要达到的最好设计效果。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