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力“东北突围”
采访中,工人和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既要有近期对传统产业工人的挖潜、再造和升级,也要有中期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更要有长期培养标准化新型技术人才、拓展塔尖阶层的带动,而实现路径则是依靠市场手段促进工人有序流动,包括鼓励东北产业工人“闯出去”,在工人群体重塑文化自信。
记者在大庆市宏伟庆化公司看到,油田富余的产业工人在这里变成“香饽饽”,不断创新丙烯生产技术细节,为企业增效创造财富。
“国企工人素质高、业务精,富余人员对他们是负担,对我们却是难得的资源和财富。”大庆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世新说,大庆市与大庆油田炼化公司合资投产的宏伟庆化公司去年产值达到10亿元,目前仅炼化公司的富余产业工人,至少还能建四五个如此规模的新公司。
除依靠文化自信激发活力“铸魂”,不少职工还期盼尽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工人“扎根”。他们认为,重塑产业工人队伍地位,最核心的是收入分配,以往改革中工人享受的红利并不明显,而“大脑袋、小细腿、跑不快”等国企管理层人数、收入畸高等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善。
从长期看,“大国工匠”等核心技术人才的水平决定着新型产业工人的竞争力。构建强大的“雁阵”,各地要强化“进口”供给,在职业院校等前端供给侧改革中发力,与企业实际需要接轨,在前端多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结构、有操作能力、有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工人,更重要的是,树立积极的社会导向“出口”意识,增强工人社会认同感。
“要依托‘劳模’、‘大国工匠’等载体创新形式营造‘劳动光荣’‘工人有位’的氛围。”大庆油田全国劳模齐莉莉建议,针对工人岗位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应完善劳动保障,并用市场化的思维、手段实行奖励,增强获得感,激发群体的共同追求,消除年轻群体入行的后顾之忧。(半月谈记者 李凤双 邹大鹏 范迎春 杨思琪)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