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曹国伟详解微博“想不到”:社交媒体生态刚刚开启(3)

2016-11-17 11:30:27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方向明确了,用什么步骤、用什么产品去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同时间段需要不同的决策和布局。过去几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在移动化、视频化、垂直化这三个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效果才逐渐展现出来。比如短视频、直播,只有依靠智能手机以及4G网络、Wifi的普及才可能有今天这样爆发性的增长。当技术条件具备了,能不能把点都踩住,有没有产品和运营的能力,也很重要。但关键还是时机的把握,这方面我们还是很幸运的,这与我们对新媒体趋势的判断是完全相关的。

究竟什么是新媒体?

秦朔:新媒体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你怎么理解新媒体

曹国伟:新媒体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能笼统地去讲。如果我们希望成为平台型的新媒体公司,就必须拥有具备网络效应的产品,所谓的网络效应就是用的人越多,效率越高,这样别人无法在同一产品上赶超。搜索、社交媒体以及推荐类的新闻APP都有这种特质。新浪有内容基因,有运营能力,这是一种整体的竞争力。博客刚上线的时候非常火,新浪不是第一个做的,最后新浪博客能脱颖而出,这和我们强大的内容运营能力有关。当然有时候事情存在双面性,博客后来之所以不太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更多把它作为一个媒体在做,而不是作为一个产品平台。

互联网媒体需要考虑的最核心问题不是内容。微信也好,微博也好,今日头条也好,实际都不是自己做内容,本质上是通过产品把用户吸引过来,通过用户的聚集产生内容传播的渠道。互联网媒体公司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渠道价值。早期的互联网,可能是“ 互联网”,就是把传统内容嫁接到互联网上,这不是真正的新媒体。真正的新媒体是这几年看到的,像微博、微信,像目前流行的新闻类APP这种按照个性化去推荐或分发的模式,或者是说按照人的关系链、按社交关系形成传播渠道,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新媒体。这一类媒体的共同特点是可以通过规模和算法不断提升信息和内容的获取和传播效率。

简单讲,门户相当于聚合,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嫁接;博客时代,用户可以创造内容,但传播基本靠网站推荐或者通过搜索,用户没有主动传播的能力,编辑推荐谁,谁就可能成为名博;微博推出后,我们才进入了真正的新媒体时代,既可以发布内容,又可以传播内容。传播通过什么呢?通过社交关系。如果你经常创造好的内容,就会积累大量粉丝,内容通过粉丝的关注关系进行传播,这是社交媒体的特性。当然,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在微博上引入了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这会进一步提升人们获取内容的效率。

“枪毙”复杂产品,但拿出了一个模块

秦朔:2009年做微博的时候,感觉你是要排除万难、调动公司很大资源去做,当时姿态上如此决绝,是因为什么?

曹国伟:当时的决绝是因为,战略上必须做,能力上可以做。互联网公司有做门户的,有做搜索的,有做游戏的,有做电商的,我一直认为要按照公司的基因、核心竞争力去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我们在核心的媒体业务上不能保持不断创新,不断领先,那公司的前途堪忧。

出任CEO以后,我在内部增加了互动社区部,因为我相信互动或者说社交是未来媒体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那么我们要做什么产品?这个部门研究并尝试了各种产品。2009年6月,在产品会议上,互动社区部向我汇报已经开发了一年多的产品“朋友”,当时我就觉得产品实在是太复杂了,听了两个小时才完全听懂。我认为,成功的互联网产品都是从一两个简单的痛点切入,大而全的产品很难成功,于是就狠心“枪毙”了。但是里面有一个模块,我的直觉是比较适合新浪做,于是产品团队把那个模块改造了一下,推出了微博。当时有其他公司推出了类似产品,比我们要早,但完全是模仿Twitter,而新浪微博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创新,比如支持多媒体发布,支持“评论 转发”机制,在移动端很早就进行布局,移动版和PC版是同时发布的。由于产品上的创新,再加上执行力超强的运营,我们迅速收获了以IT界和媒体界为主的首批用户,微博也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