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水乡丰收丨熬过干旱和台风 兴化垛田的龙香芋熟了(5)

水乡丰收丨熬过干旱和台风 兴化垛田的龙香芋熟了

在兴化的九月,除了龙香芋外,香葱也是垛田上最主要的农作物。受访者供图

周祝林知道农机的好,他说,“有机械,人就会过得舒服一些。”但没有农机,生活在垛田边的农户们,也不主动提及一个“累”字。

每一个生产季伊始,农户们要依靠耙子和铁锹,翻整土地;作物生长时,除了为作物戽水,农户们还取用河泥作为肥料滋养农田;收获时也要在市场、田间和家里,打若干个来回。每一件事都耗费力气,也消磨精力。杨怀寿和周祝林提及这些,从不说“累”,只说“已经习惯”。

时间是所有“习惯”的答案。自杨怀寿第一次拿起戽水瓢为龙香芋戽水、自周祝林第一次跟着父辈拿着蒿子踏上木船,时间已经过去了至少60年。

周祝林一辈子,就扎根在垛田上,而杨怀寿的生命中,除了年轻时做教书先生的几年时光,几乎也一辈子与水、与船、与田结缘。与他们拥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垛田农户,每个出行的早晨和归家的傍晚,大多数的农户与周祝林和杨怀寿有着相仿的年纪,也有着相似的生活轨迹。周祝林说,“等你来看,你就知道了,我们这里每一块垛子上,几乎都有人在忙活。”

“通常再过两个月左右,就不这么忙了。”杨怀寿把自己的“档期”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纵然农户们“全年无休”,可到了年末,天气凉了,垛子上也不再有一茬又一茬的蔬菜成熟,“到那个时候,就能休息休息,做做家务,我们还能去兴化逛逛,也算是个假期。”杨怀寿说,垛田的农户都是这样的,若不是到了冬季最冷的时候,垛子上不会有一块撂荒地,村子里也没有一个闲人。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