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封面评论|“陪诊师”成网红职业,谨防入行变入坑

封面评论|“陪诊师”成网红职业,谨防入行变入坑

你有过一个人看病的经历吗?其实,对于一些人来说,独自看病不仅仅是孤独,有时候更是无助。残障人士、独自在外地工作的青年、独自带娃的宝妈等社会群体,潜藏了巨大的就医陪伴需求,也因此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陪诊师”。他们代患者预约、取号、取报告、帮忙开药跑腿,也陪患者候诊、检查……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把它包装成钱且自由的新兴职业。而有从业者就透露,“整体收入并不太好,全职陪诊师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就如同很多新兴职业一样,“陪诊师”也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和瑰丽想象。动辄“月入过往”的江湖传说,激励着不少蠢蠢欲动、趋之若鹜想入行。隔着一层,总是看不真切。被真假难辨的高收入传闻激励而仓促从业,而不深思这一职业的存在逻辑、壁垒门槛以及供需关系,很多时候注定是会大失所望的。

所谓的“陪诊师”,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概而言之无非就是通过提高医患衔接效率、改善就医体验,来获取服务回报。乍听起来,这套逻辑似乎是成立的。然而,细想下去,却很容易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一个基本的前提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就医便利度”乃是大势所趋,医院系统以此为主旨的一系列改造所带来的“边际改善”,很可能会抑制公众关于“陪诊师”的需求。

事实上,梳理陪诊师所能提供的服务,诸如排队、跑腿、取号、取报告等,基本毫无专业难度可言,这意味着其行业门槛极低,普通人只需稍加研究就可摸透。常识是,低壁垒的行业必然无法维持高溢价,随着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涌入这一赛道,行业薪酬水平有可能被迅速拉低。从现实来看,已有不少护士、护工、黄牛转行当陪诊员,这些群体本身就有相关工作经验,他们想必比那些完全半路出家的小白,显然更具优势。

在人口红利并未完全消弭的当下,任何一个低门槛的新兴行业,都有可能快速变成一个“充分竞争”之下供给过剩的行当。先入者摸着石头过河,后来人前赴后继涌入。在这其中,最是赚得盆满钵满的,也许又是那些嗅觉敏锐利用信息不对称开班授课、数钱发“证”的培训机构了。培训“陪诊师”当然能赚钱,而“陪诊师”本身却并非如此。避免陷入新职业背后的老套路,才可避免入行成入坑。

推荐阅读

军事

  • 美联储被华尔街银行起诉了 压力测试引争议

  • 特朗普支持冰球运动员竞选加拿大总理 引发政坛新猜想

  • 圣诞节 纽约地铁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袭击者被捕面临多项指控

  • 菲方卖惨博同情是不会得逞的,菲律宾危害南海和平稳定!

  • 媒体:叙局势取进展但还有两个挑战

  • 哈尔滨全力整治烟花爆竹 四向发力保平安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