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古老畜牧业重焕生机——青海玉树牦牛产业观察(3)

目前,玉树州已建成类似示范基地11个。经过探索试验,牦牛年损亡率从全州历史最高的9.2%降至0.6%,出栏周期比传统放牧缩短2到5年。

推动牧业现代化,良种繁育不可缺。在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牦牛三五成群埋头吃草,犹如散落山间的一颗颗“黑珍珠”。牧民边巴满脸自豪,“这些野血牦牛可是精挑细选的宝贝。”

过去缺乏良种选育概念,各家各户粗放散养,导致牦牛近亲繁殖,体型瘦弱,死亡率高。去年红旗村引进235头野血牦牛,建起良种繁育基地。

“野血牦牛结合野牦牛和家养牦牛优点,生长快、抗病性强。”叶格乡党委书记白玛松毛说,成年公牛产肉量比普通牦牛多出上百斤。目前,玉树州已建起8个千头规模的良种繁育基地,每年可培育3500头良种牦牛,还能供应其他市州。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玉树综合试验站站长宋仁德,在玉树研究牦牛30多年。他介绍,玉树推广的“放牧+补饲”模式,夏秋继续原生态放养,保障牦牛绿色有机品质,同时融入现代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实现新业态。

生态牧业奏响振兴曲

沙松是曲麻莱县昂拉村牧民。过去缺少资金,沙松一家人围着20多头牦牛,每天跑草山放牧、给母牛挤奶、捡牛粪生火,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他们用家中牦牛和草场入股村集体合作社,生活大变样。

如今,沙松和妻子被合作社聘为放牧员,专门负责放牧,同时承担生态管护员职责,每年放牧工资、生态管护、合作社分红等收入超过6万元,2019年顺利脱贫,“牦牛挤奶、防病都有专人负责,比自家养还省心。”

地处玉珠峰南麓、海拔4600米的昂拉村,全村85%牧户都是合作社股民。合作社整合草场73.3万亩,牦牛藏羊存栏1万多头(只)。去年村集体成立户外旅游公司,接待上千名登山爱好者增收107万元。村支部书记才丁加说,村民当一次向导能收入3000元。

推荐阅读

军事

  • 尹锡悦为什么总躲着不出来 总统豁免权成争议焦点

  • 被骗缅北小伙称被发现报警基本九死一生

  • 专家解读特朗普“美加合并”论调 疯狂设想背后的权力博弈

  • 马媒称绑架演员王星的幕后老板被抓 涉案公司被捣毁

  • 乌称F-16难敌俄军 想要F-35 技术差距暴露困境

  • 特朗普一再扬言吞并加拿大目的何在 领土扩张野心再现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