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三月,中国大部分的油菜花进入开放的季节,从杏花春雨的江南,到广袤平坦的中原,再到沟壑纵横的西部大山,到处能看到盛开的油菜花,金黄、鹅黄、桃红、深紫……五颜六色的油菜花,是春天独有的风景。
油菜是我国种植的第一大油料作物,也是大豆之下,我国第二大油料来源。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并提出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而根据专家组调研,长江流域尚有1亿亩以上的冬闲田,其中可种植油菜的冬闲田有6400万亩以上。因此,在主粮安全不可动摇的国家战略下,油菜成为当下最具发展潜力的油料作物。从2018年种植面积触底,到如今在政策、技术等多层面的加持下,中国的油菜花版图终于面临一次绝好的扩张机会。
甘肃陇南文县中庙镇强坝村,盛开的油菜花田。受访者供图
油菜,传统作物也是外来物
2022年2月初,春节前后,北方还是一片天寒地冻的时候,气候温暖的南方,油菜花开始泛黄,在云南、广东、福建等地,早春的油菜花,开得比北方早得多。到春节时,南方的油菜田已经一片金黄。
油菜是中国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这种十字花科芸苔属的油用植物,和白菜、甘蓝、芥菜等同属。中国是油菜的发源地之一,有丰富的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地方品种。
在陇南文县,人们世世代代种植油菜,当地的村民们,从小的记忆中,春天就和油菜花联系在一起。
甘肃陇南文县中庙镇肖家沟村,油菜花盛开。受访者供图
我国有数千年种植油菜的历史,可靠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6世纪,当时成书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完整的油菜栽培技术。
不过,在那时候,油菜主要作为蔬菜栽培,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马霓介绍,“当时油菜被称为芥子、蜀芥、芸苔等,主要用作叶用蔬菜,到公元659年,也就是唐代,《唐本草》中明确提出,芸苔种子可以榨油。”
千百年的种植,在我国各地形成了众多的地方品种,但今天种植的主要品种,则是上世纪30年代引进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胡琼介绍,“上世纪30年代,甘蓝型油菜进入中国,这种白菜与甘蓝自然杂交而成的复合型油菜,籽粒产量高,含油量高,抗病性好,所以在上世纪50年代后,逐渐代替了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成为种植最广泛的油菜类型。”
习惯,南菜北豆怎样形成的?
云南罗平县也是油菜花开放最早的地方,近年来,这里每年种植的油菜都在百万亩左右,每年可产出16多万吨的油菜籽,除了农民自用或本地销售,其余的都进入了榨油企业,每年生产菜籽油3.5万吨左右,销往全国各地。
在北方,菜籽油的消费并不多,但在南方,菜籽油则更受欢迎,“这和环境、气候、适宜种植的作物等都有关系,”胡琼说,“北方种植大豆、花生较多,多以大豆油、花生油为食,长江流域则是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原料自给自足,培育了南方菜籽油的消费习惯,同样的,在西北地区,大量种植的春油菜,也培育了这里的菜籽油消费习惯。”
消费习惯来源于生产分布,我国油菜的种植版图,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西北等地,不同地域的种植模式也不相同。
江苏兴化即将开放的垛田油菜。新京报记者王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