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温铁军:农民现代化是三农现代化的基础(2)

社会化服务怎样惠及小农户

新京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多年,已经建立了相对庞大的服务群体,但也存在青睐大农场、轻视小农户的现象,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温铁军:过去,一般所说的社会化服务,往往在大宗农产品集中生产的地方,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服务。但中国地大物博,差异化普遍存在。十里不同风的差异,制约着社会化服务的统一模式。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如果社会化服务是瞄准平原这种地方,看起来确实很壮观,但农业现代化不是电视上一字排开的大型农机,千差万别的需求,难以靠统一服务来满足,如山区、贫困地区等缺乏规模化经营的地方,需要分散化的服务方式,当前,仍旧缺乏因地制宜的服务,搞了太多大规模的、统一的农机机械和服务模式。这是不适合山区面积广大、十里不同风的、在地化的农业生产条件的。

新京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温铁军:正因为千差万别,每一家需求不同,这种情况下,如果做不到在地化,做不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往往就落实不下去。在日、韩等地,他们在山区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是根据山区的客观情况,因地制宜的。这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普及中的问题,就是如何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式,来推动在地化的农业服务,特别是在地化的农业机械的技术创新。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让服务真正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老百姓门前,才有可能解决现代这种小农户高度分散,技术和业务的各种需求高度分散下,社会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村生态、生产和生活是三生合一的,有什么样的生态条件,就产生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说,生态和生活是合一的,为了维持这种生态和生活,就有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如果我们把生产变成了第一,用生产来引领生态和生活,恐怕就弄反了。当前各种有关政策方面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动社会化服务,农机、农技创新的经验,还缺乏调查研究,缺乏了解。希望进一步增加调查,才能把农业现代化落到实处。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