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更重要的是具有司法指引功能。李曙光认为,这是最高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的第一个《纪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司法成果。怎么解决经济快速转型过程中,快速发展、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和严重滞后的法律依据之间的关系?李曙光介绍,最高法院更多是通过《纪要》的方式来解决。通过“纪要”、“意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影响、指引司法实践。
业内人士表示,这部系统性的司法文件虽然被称为“纪要”,不能直接作为裁判依据援引,但对下级法院的审判、说理均具有指导意义,能够体现出司法的导向作用,更有助于统一司法尺度。
据参与《纪要》起草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起草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市场机构意见。如在《纪要》前期调研中,协会向最高法院反映了当前债券违约司法实践中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投资人司法维权面临的障碍。对于协会和市场各方意见,最高法院在反复研究和推敲后予以了最大程度的吸收采纳。
加大力度打击“逃废债”
一般而言,债券兑付违约后,处置方式主要分为协商解决和司法处置两种。但事实上,发行人在到期兑付前,往往会通过多种手段避免违约,做“最后的挣扎”。而部分主体在常规手段之外,还可能会通过资产转移等手段“逃废债”,极大地打击了债券投资者信心。
近年来,本息展期、债券置换等手段更加常见。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介绍,随着债券违约主体的增多,违约过程更加复杂。发行人在债券即将到期时往往采取本息展期、回售转售、债券置换、偿付部分本息等非常规还款方式来避免实质性违约。2019年采取本息展期的债券金额大幅增长至182.5亿元,2020年初以来本息展期规模达到86.9亿,此外今年发生的三笔债券置换同样引起市场关注。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日前宣布,将增加1000亿英镑规模的债券购买计划,以支持英国经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统计显示,今年4月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萎缩20.4%,是1997年有月度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
本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徐佩玉)为进一步便利债券投资者,促进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