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是非分明,他们受益了,就会支持你。”郁林英说。一桩桩实事办下来,一件件难题解决掉,庙荒村的干部树立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庙荒村的群众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找准一条路子谋发展
“脱贫攻坚没有产业支撑就是一句空话。”凝心聚力谋发展,解决产业难题迫在眉睫。
想发展农业,地处太行山下的庙荒村仅有600余亩坡地,土薄石厚,小麦亩产不到500斤,庙荒人不愿种庄稼;想发展工业,前些年小打小闹,建砖厂,土质太差,建水厂,水质不行,想谋划大产业,村里缺人、缺钱、缺思路。
庙荒村似乎被逼到了“绝路”。“越是贫困村,越有跨越式发展的空间,一张白纸任由自己画。”陈军为党员群众鼓气,实际上也是为自己壮胆。脱贫攻坚任务紧迫,“背水一战”的陈军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背靠太行山,红旗渠穿村而过,周边有景区,仔细一琢磨,庙荒村的旅游资源还真不少。
知易行难,务农打工为生的村民并不买账。思路提出时,有人质疑,谁会到穷山村旅游,村里刚有点起色,就又瞎折腾;环境美化时,群众不准损坏自家一砖一瓦,拆个鸡棚狗窝都要费半天劲;打造农家乐,观望的老百姓问赔钱咋办,没人愿意带头干。
“老百姓穷怕了,一亩薄田、两间瓦房、鸡窝猪舍都是他们的家当,坛坛罐罐不好碰。”陈军能理解村民的“人穷志短”,但看准的路子不能半途而废。怎么办?党员干部先行先试。
老党员刘明生第一个站出来,他拿出28万元家底改造房屋,发展农家乐,连陈军都担忧赔了咋办,但外出考察过的刘明生看好旅游前景。不出所料,2018年“五一”开门营业,当年刘明生就挣了近5万元钱。次年,儿子、儿媳也回来经营农家乐,生意越干越好。看到赚头的村民纷纷跟进,庙荒村的农家乐、民宿发展到30余家,2019年游客量超20万人次,村里终于有了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