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徽” 温暖民心
疫情发生后,深圳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专班,确保第一时间响应。还在防疫一线成立了1737个临时党组织,所有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社工统一整编分派,由社区党委统一领导。
在光明区光明街道,疫情期间860多名穿统一红马甲的志愿者每天都在社区忙碌,大事小事都管,胸前的党徽格外醒目。
来自印度的库玛住在大鹏新区,一天,他看到这些胸前戴着党徽的志愿者在开展公共环境消杀,人手不够很辛苦,很是触动,也成为下沙新村社区服务的一名志愿者,成了当地的“网红”。
深圳市委组织部组织三处处长冀小平说,党群服务中心可以说是当前基层抗疫复产工作的“战斗堡垒”。主要体现在精准发挥一线防控“指挥中心”、防疫等物资保障“补给中心”、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关爱中心”及居家线上服务的“云中心”4个方面的功能作用。
“两好局面” 树立信心
记者在一些社区看到,当地党群服务中心成了党员和群众的“温馨家园”,很多居民踊跃参与服务中心的活动。
深圳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及功能建设完善,一些大的社区还延伸建立了党群服务站。这是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的成果。疫情当头,数以万计的下沉党员干部,得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这个阵地有效开展工作。截至目前,深圳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项重要工作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局面。
光明区公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伏守杰说,大疫给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一次机会。后疫情时代,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踏实为老百姓做好每件事。
居住在坪山区马峦街道的居民赵恩峰说,这些胸前戴着党徽的志愿者这么用心服务大家,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正因为他们有亲和力,才有凝聚力。现在只要政府出台抗疫复产政策,都会得到社区居民的拥护,因为大家充满信心。
新华社海口1月18日电 题:“候鸟老人”他乡的家 新华社记者王军锋、刘畅、郭良川 “表演很精彩,感觉大家都快跳‘散架’了。”64岁的河北老人霍建军一边站在舞台下速写,一边开玩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