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为何要破?谁能受益?新体系公正吗?——教育科研领域破除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透视(2)

为何要破?谁能受益?新体系公正吗?——教育科研领域破除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透视(2)
2020-02-25 18:01:06 新华网

“SCI论文至上”滋生论文腐败。多名受访人士透露,在海外,部分质量不高的学术刊物,主要收入是中国作者缴纳的版面费。据国内SCI论文代发机构报价,依据影响因子高低,发表一篇SCI论文少则3万、5万元,多则20万元左右。

教育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SCI论文不能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不能直接说明论文创新贡献,不适用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

  打破“论文枷锁” 释放科研活力

记者发现,此前已有高校和科研单位采取措施尝试破除“SCI论文至上”。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李启厚等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这有望扭转部分地方和单位扭曲的科研观,让真正扎根基层一线、参与重大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工作者获益。

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等江苏部分高校规定:在对教学专长型教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

暨南大学针对教师的不同类型对其教学和科研工作设置要求、标准,最大限度保证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对于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教师,降低SCI论文在评价中的权重,能促使这些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培养和公共服务上;对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重大问题。”暨南大学人力资源与管理处处长王兵说。

湘潭大学建立了本科教学荣誉体系,获奖教师可直接参评教授;对教授设定向本科生授课年度课时“硬杠杠”;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项目等,这既让一线教师有更多元的发挥空间,也敦促教师回归教书育人这一根本。

此次相关部委明确规定,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医生和工程师们有望打破“论文枷锁”。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