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为何要破?谁能受益?新体系公正吗?——教育科研领域破除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透视(3)

为何要破?谁能受益?新体系公正吗?——教育科研领域破除评价体系“SCI论文至上”风透视(3)
2020-02-25 18:01:06 新华网

另外科技部还要求,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根据科技活动特点,合理确定代表作数量,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加快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建立中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引文索引”系统。鼓励财政资金资助的论文在高质量国内科技期刊发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处处长屈力刚表示,这不但有助于部分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摆脱低水平循环窘境,更对摆脱外国标准依赖,构建一套我国自己的科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从“至上”到“多元”须保障科学、公正

不少科研工作者提醒,破除“SCI论文至上”之风,有几点需特别注意。

破“SCI论文至上”不等于抛弃SCI,更不等于抛弃论文标准。“不是说这个评价指标就完全不要了,因为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体现学术成果,关键是要着力推进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建设。”李启厚说。

记者了解到,能否真正保障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则是全科研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公认的难点。

南京林业大学人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都是以发表刊物的级别高低作为相关遴选标准,此次明确要求不得以刊选文,就必然更多依靠同行专家评审,如何确保相关人员的学术操守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记者调查获悉,当前同行专家评审中“拉圈子、搞派系、走关系”的现象并未绝迹。华北某双一流高校的一名博导透露,部分高校“培养的人会很快成为一批学术权威,然后就形成一个封闭自利的圈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塑造有公信力的学术同行评价机制,就需要在学术事务的管理与评价中,坚持推进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分离,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还有专家建议,要避免学术共同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就必须“要有完善的评议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同行评议中,既要避免‘一刀切’,更要避免‘一言堂’”。

有关部委明确要求组织实施部门要完善规则,引导学者在参加各类评审、评价、评估工作时遵守学术操守,负责任地提供专业评议意见,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和国内外专家评价评语代替专业判断,并遵守利益相关方专家回避原则。组织实施部门可开展对评审专家的实际表现、学术判断能力、公信力的相应评价,并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执笔记者:郑天虹 参与采写:袁汝婷、王莹、蒋芳、施雨岑)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