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忍气吞声
到明文禁止
10月的时候,艺人叶璇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上了热搜。她在高铁上阻止一位老伯大声外放手机音乐,却被对方辱骂,于是叶璇将现场拍摄的视频放到网上请网友评理。两天之内,这条视频的点赞量超过10万。网友普遍对叶璇的劝阻行为表示支持。
外放、进食、随手扔垃圾……这些行为究竟是“私事”还是“公事”,是以其所发生的环境而论的。如果发生在火车、地铁、公交车等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干扰了其他乘客,破环了公共场合的环境,那就不是一句“关你什么事”能糊弄过去的。
不过在真实情景中,真正能发声劝阻类似行为的人很少。一则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就过去了;二则手机外放又不是杀人放火,为此出头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说不定还会被对方反怼。正因为此,叶璇曝光外放老伯的事,才会让那么多人拍手称快。
今年5月,北京开始实施《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规定地铁车厢进食、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五类不文明乘客行为,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6月,兰州开通运营第一条地铁,禁止在车厢内进食、外放音乐。8月,昆明市交通运输局拟对文明乘车相关内容进行增补,明确规定乘坐列车时,不得大声喧哗、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
为叶璇撑腰的法规已陆续出台,但是否能落地和执行?这个问题,南京地铁率先给出了答案。
今年8月,一条内容为“来南京没有垃圾分类,但是千万不要在地铁上喝奶茶千万不要”的微博将“南京地铁”送上热搜,引来了不少网友现身说法。
“不能吃喝任何东西,当你抱着侥幸心理喝了一口,执法人员立刻就出现在眼前。”“罚款20元,比奶茶本身还贵。”“即使只是把矿泉水瓶拿在手里,也会有工作人员提醒你不要喝。”“到地铁看罚款,是我每次为外地朋友准备的一项旅游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