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大漠小城的绝地反击(3)

大漠小城的绝地反击(3)
2019-12-07 14:06:00 新华网

“那咋样子?不坚持还能咋样?”回答佟戈雁的是这样的声音。

强风劲吹沙丘,沙包距城不足2公里。车尔臣河这道最后的生态屏障,历史上因为泥沙堵塞,已有三次改道了。风沙恐怖,家园何以保卫?

1997年,县委、县政府结合中国科学院专家的意见,要从沙漠嘴里抢下河东这块地,构筑一道大型风沙防线保卫县城。

且末决定,启动河东生态防沙治沙工程。第二年,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成立。

时任县林业局副局长的铁书堂回忆,这项决策意味着且末人要闯进沙漠,用绿色植被锁住为所欲为的沙漠。而在当时,这是非常大胆的举措。

“那时候,我们主要考虑的还是吃饱的问题,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做农田林网和大型基干林的建设,从来没想过到沙漠里去造林。”铁书堂说。

因为在治沙站工作的舅舅反复劝说,佟戈雁留了下来,做起了电工,心中却是百般不愿,“没有人喜欢这种荒凉的沙漠”。

最初,治沙站连10人都没有,更没有人懂得治沙。

1998年,治沙站挖了条沟,用车尔臣河引来的水冲平了300亩的沙包,开出了一块试验地,试着种下了胡杨、红柳和沙枣。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试验田的未来将会怎样。

锁沙救城

一个人面对幼苗和大漠时,佟戈雁常常感到绝望。就这么几个人、几把坎土曼(新疆特色农具),怎么抗击流沙瀚海?

要治沙,仅靠站里的几个人远远不够。巨大的投入,靠一个边远小县的财力,也注定困难重重。

缺人,缺钱,但且末不缺锁沙救城的胆魄和决心。

住在沙漠最边沿的老人阿吾拉·艾力木,一生都在与沙漠对抗。最初,他所在的阿热勒村,治沙就是人工挖沙,是为了保证水渠不被泥沙堵塞。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