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尼亚孜牵着马行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6月19日摄)。
一片清澈湖泽,一岸依依绿树,一叶扁舟,一人独行,这是46岁的护林员艾力·尼亚孜划着卡盆(胡杨凿空做成的独木舟)在塔里木河边上的一处海子里巡查野生胡杨长势的场景。
艾力·尼亚孜所在的新疆尉犁县,位于塔里木河中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境内分布着约80万亩胡杨林。他和同事们负责管护东西长520公里、南北宽240公里的胡杨林。
1993年,中专毕业的艾力·尼亚孜带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成为一名护林员。为了守护这片胡杨林,艾力·尼亚孜已坚持了26年。
由于巡护面积大,艾力·尼亚孜每天要走几十公里的路。天然胡杨林地形复杂,沙包、湿地、湖泊都有。为了解胡杨生长情况,艾力·尼亚孜有时骑摩托车,摩托车走不了的地方骑马,骑不了马的徒步,有水的地方就划卡盆,他成了可以驾驭各种交通工具的“水路两栖全能护林员”。
沙漠边缘夏天气温超过40℃,冬天低于-20℃,极热极干极寒是护林员必须承受的考验。风吹日晒、蚊虫叮咬、树枝划伤更是“家常便饭”,此外还有远离家人、远离城镇的寂寞。
“确实很辛苦,但我知道每一棵胡杨的价值,我守护胡杨,胡杨守护我的家乡。”艾力·尼亚孜看着远处的绿色说。
新疆南部沿塔里木河流域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胡杨林区。过去三年,新疆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向胡杨林区输送生态水,越来越多的胡杨从死亡边缘醒来。像艾力·尼亚孜这样的护林员任务也越来越重要。
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艾力·尼亚孜划着卡盆在塔里木河畔一处海子里巡查胡杨长势(6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这是艾力·尼亚孜巡查胡杨时与卡盆(左)、摩托车(中)和马三种交通工具的合影(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赵戈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5日电(记者杜刚、刘兵)4月中旬,天山北坡迎来春天迟到的脚步,乌兰旦达盖沙漠中成片的蛋白桑林开始吐露新绿。桑林的主人刘吉发和工人们忙着给桑树剪枝松土
新华社埃及阿斯旺4月20日电 通讯:埃及沙漠里“长”出了发电站 新华社记者李碧念 刚到上午9时,埃及南部阿斯旺沙漠就热了起来。伊斯兰·阿卜杜勒·拉希姆已经工作了5个小时,他要赶在酷热难耐之前完成任务
新华社突尼斯12月20日电(记者马迪 黄灵)第51届杜兹国际撒哈拉沙漠节20日在突尼斯南部小镇杜兹开幕。本届艺术节聚焦“撒哈拉地区传统文化保护”,预计将吸引5万人次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