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没有终结的寻找——追寻川藏公路上的一位无名烈士(4)

没有终结的寻找——追寻川藏公路上的一位无名烈士(4)
2019-11-01 16:08:01 新华网

几位十八军的老人共同确认了烈士牺牲的事实。

原十八军宣传部长夏川的儿子芦继兵,找到了父亲当年拍摄和收集的老照片。其中一张老照片上,当年十八军修的第一座怒江大桥是钢架桥身,下方赫然正是现在这座水泥桥墩;桥墩后方,还依稀可见木结构的桥墩。

芦继兵回忆,1953年国庆前夕,父亲带着国庆观礼团赴京,途经怒江大桥时拍了照,照片上还只是木结构的临时桥墩。1954年底,川藏线全线通车。“这个水泥桥墩应该是通车后,为了加固桥梁,重新修建的,时间应该是1954年到1955年期间。”

芦继兵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这位烈士可能是刘纪春。

这是他10年前在一个“老西藏”的回忆文章中偶然看到的。“这个事迹太震撼人了,当时我就马上把名字记录了下来,还写到了讲课用的课件中。”

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他再也没有找到那份记载着烈士名字的回忆文章。

张小康和芦继兵通过多方查证,当年修建怒江桥的部队隶属于十八军54师,彼时工兵5团负责修建桥墩和架桥,162团负责炸山。这名战士应该来自工兵5团。

  那是一座座无名的雪山

之后的数月时间里,我们不断寻访亲历者和他们的后人,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个可靠的印证。

然而,我们能找到的工兵5团的老人,大多已经离世,他们的子女对当年的历史所知甚少。

非常遗憾,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无法确认这位烈士到底是不是叫“刘纪春”。

为什么当时没有详尽的记录呢?

熟悉那段筑路史的张小康说,当时为了尽早解放西藏,修通路是第一要务。牺牲的人太多太多,通常只能在路旁掩埋,在石头或木牌上写上名字。筑路工程结束后,部队仍然任务不断,后来又历经改编,最终使烈士的故事和姓名湮没在历史深处。

“几千名筑路烈士,许多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张小康说,直至今天,仍有十八军后人在寻找自己前辈的牺牲地。“有的留下了姓名,但只有名字和部队番号,什么时候牺牲、籍贯在哪里,都没有详细记录。”

追寻一位无名烈士,却让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无名烈士。在一个个壮烈的牺牲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与奉献的时代,看到了那一代先辈为信仰和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也许我们再也找不到烈士的名字。”张小康说,但烈士们的功绩不会因他们的无名而消失。

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定这名烈士是不是刘纪春,但我们相信,他的故事将永远传唱下去。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