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没有终结的寻找——追寻川藏公路上的一位无名烈士(3)

没有终结的寻找——追寻川藏公路上的一位无名烈士(3)
2019-11-01 16:08:01 新华网

怒江天险,石谷狭窄且高,抬头掉帽,是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猴子难攀,野羊不敢下山喝水”的地方。当年,筑路部队被阻挡在咆哮的怒江东岸,千方百计数次渡江均未成功,一只橡皮艇被激流多次冲走。最终把钢丝绳拉过江去、架起便桥,施工大部队才得以开向西岸。

采访渐渐深入,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60多岁的陈雪康曾在西藏昌都市交通局办公室工作。他的父亲当年曾参加川藏线上的修路民工队。他从桥梁结构的角度对烈士的身份和桥墩的年代提出了质疑。

他翻开《西藏交通公路史》,指着其中一段说,怒江大桥是一座长达87米、距江面33米高的“贝雷式”钢架桥,“当时的桥墩是木结构的。”

那么,这个水泥桥墩是何时出现的呢?陈雪康提醒我们,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原解放军基建工程兵852大队曾重修怒江大桥。

会不会是那个时候修的水泥桥墩?

我们又驱车来到八宿县城,找到一位82岁的藏族老人白玛江村。

老人回忆,当年怒江大桥通车后,他亲自走过,印象中并没有看到水泥桥墩。至于现在这座桥墩什么时候出现在那里,他也不知道。

扑朔的桥墩之谜,唯有一路追寻。

  烈士的名字初现

从西藏回来后,通过各种线索,记者终于找到一名当年852大队的老兵。然而这位老兵说,当年他们来到怒江时,桥墩已经立在那里了。

一切又回到原点。

原解放军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之女张小康的出现,让寻找有了转机。

张小康曾历时8年撰写《雪域长歌》一书,详尽记载了父辈与西藏的故事。书中也提到了桥墩的故事,但记述不尽翔实。

看到我们,张小康十分激动:“当年这件事一直记在心里,但始终没有核实清楚,让我们一起来找吧!”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