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株洲”的“进”与“退”(2)

“新株洲”的“进”与“退”(2)
2019-08-22 19:06:00 新华网

眼泪,是转型阵痛的印记;眼泪,不会也不能白流。

在关停企业的同时,株洲市将资产收储、转移转型、环境治理、新城建设、产业导入同步推进。数百根烟囱倒下,沉积的废渣得到处理,过去因污染变得“五颜六色”的霞湾港开始重现清水悠悠。

株洲,真的绿了!2018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达288天,优良率80.2%。同时,一座涵盖科技创新、工业文化、口岸经济、数字智造等板块的产业新城,正在清水塘崛起。

“进”得及时,澎湃动力“活”株洲

见到装配工张杰时,他正在北汽株洲基地装配工序上忙碌。上半年,这里生产的EU5新能源车,带动株洲汽车制造工业增加值大增70.8%。“生产线现在是24小时运转。”

“忙起来是好事,说明厂里的新能源车卖得好。”张杰面露喜色。

今年上半年,北汽株洲分公司完成整车生产7.54万台,同比增长125%。

这一“收获”,离不开株洲市的“进新”。

2013年,株洲市基于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比较优势,审时度势打造“中国动力谷”。受益于要素与资源整合,三大动力产业迸发出澎湃的新动能。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保持了30%的增速,起步晚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规模300多亿元。

株洲市还“多点开花”培育动力产业的衍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的跨越式发展,激活了株洲整个产业生态。

长城自主可控计算机项目落户株洲仅一年就顺利投产。2018年,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256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企业70家。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