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7月21日电 题:产业振兴乌牛村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
盛夏时节,重庆市渝北区乌牛村的800余亩“仙桃李”进入采收期。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搬运,丰收的喜悦挂在他们的脸上。
而在十几年前,乌牛村还被当地人称作“扒手村”。“那时候村里穷,游手好闲的人多,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告诉记者,“村里七成以上的土地撂荒,杂草丛生。”
如今,村民们安居乐业,还成了重庆市“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示范村。
乌牛村的振兴是从发展产业开始的。2008年,乌牛村开始发展养猪业,最多时养了4000多头。但因为环保不达标,三年后养猪场被关停。
“靠山吃山,我们最好的资源就是脚下这片土地。”阙兴国回忆当时的选择。乌牛村土壤肥沃、降雨充沛。经过多次考察论证,适合种植“仙桃李”。这种水果由本土“大型青脆歪嘴李”选育嫁接而成,和桃子一般大小的李子甜美多汁、口感爽脆,多年来都能卖上好价钱。
产业选定了,乌牛村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很多村民犯起嘀咕:“土地全部投进去,要是挣不了钱怎么办?”
“基地管护也需要劳动力,你们可以到基地就业。”村干部们挨家挨户答疑。
2013年,乌牛村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试种了300亩“仙桃李”。今年49岁的村民王文兰回忆说,“我们家一共有11亩地,一开始只拿出了5亩入股。”那时候,王文兰夫妇主要靠在城区里卖卤菜挣钱。
很多村民都和王文兰一样,只愿意拿出部分土地先试试看。
看着李子树一天天长大,管护也规范,基地还能提供就业。愿意“土地入股”的农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东部郊区的中白工业园内,有一个叫小牛村的村庄,进出村庄唯一一条柏油路被命名为中白友谊路,这是三年前牵头从事中白工业园开发建设的中国招商局集团特地为该村修建的道路
新华社南宁7月21日电(记者夏军、高敬)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十强”中,广西有5个地级市入围,其中来宾市排名第一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21日电 专访:“我亲眼见证了新疆的快速发展”——访巴基斯坦中国问题专家苏丹·哈利 新华社记者刘天 “我真正亲眼见证了新疆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现在的繁华程度让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