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在西藏境内有重要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青海有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脆弱的生态系统下,部分非沙漠的地区开始出现了荒漠化特征,如何使高原沙化程度降低,近日中华环保基金会组织全国各方力量在青藏高原做了一些尝试,通过种草,部分生态退化区得到修复。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海拔将近4000米,这里有一片沙化土地,土壤板结沙石裸露。 从2016年开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了喜马拉雅环保公益基金,该基金会近两年已经在西藏地区种下了166万平方米的绿麦草和100株龙胆花。沙化土地经过人工种植,几年后生态基本得到修复。
西藏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副县长 张波:通过人工种草之后,增加了我们的植被覆盖率,减少了风沙日数,最重要的是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加了。
环保公益模式加入高原生态保护
在青海三江源黄河发源地,海拔最高的一个县曲麻莱县的麻多乡,也存在同样问题。沙化面积逐年加大,这些原来还是大面积的草场因为鼠害而千疮百孔,土地渐渐沙化而撂荒。
青海 曲麻莱县麻多乡党委书记 洛周江措:草原退化最严重的还属于鼠害,在每个平方里头都有三到四个鼠眼,它不仅仅是挖根,而且把草根全吃掉以后,土地全形成这种沙化这种,整个我们麻多乡已经退化到基本上将近50%到60%。
在麻多乡退化土地上大面积种植中草药靛青根和野槐后,由于药材根茎较苦,老鼠不爱吃,鼠害被有效遏制。
青海 曲麻莱县种植基地负责人 孙建飞:通过种植我们发现,这里种中药品质特别好,同时还能保护三江源因鼠害而退化的土地。
科学种植 沙化土地恢复后实现经济价值
种什么,能带来什么生态效果,这些都是由专家们经过科研攻关来实现。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青海共完成退化土地治理任务30多万公顷,三江源地区沙化程度持续逆转。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王恩光:选择什么土地去种,一方面去治理沙化土地,一方面去改善生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生态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化。生态转变需要科研探索,而依靠当地政府和牧民这些都难以实现,解决高原生态问题需要筹备更多社会资金和力量来参与,公益基金整合了社会上的资金,提供了改善生态的必要条件。
中华环保基金会秘书长 徐光: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企业的参与、政府的参与、社会组织参与,特别是公众的参与。把扶贫工作、生态这方面进行结合,这也是我们基金会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一项工作。
(央视记者 童盈 赵波 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