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航天学院参与了“试验卫星一号”“试验卫星三号”“空间激光通信”“载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在航天上,每减轻1克重量,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新材料的出现将带来一场新变革。”杜善义说。
我国首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首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在国内率先开展大跨度空间结构技术研究,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首次揭示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勇于开拓,敢为人先,哈工大亮出了一份靓丽的科研成绩单。
薪火相传 新时代书写新华章
在祖国建设最困难的时候,哈工大“八百壮士”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挺起了民族脊梁。他们不仅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更诠释了一代代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共同追求。“哈工大‘八百壮士’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奋斗、敬业实干、团结奋进精神,流淌在一代代后来人的血脉中。”哈工大原校长杨士勤说。
40岁的黄志伟曾多次拒绝国外多所知名大学邀请,于7年前来到哈工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结构分子生物学与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研究室。在3年时间内,他带领团队连续破解3个世界生命科学难题,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哈工大地处偏僻地区,有时是种优势,适合安安静静、踏踏实实搞自己的研究。”黄志伟说。
哈工大是创新的圣地,也是创业的沃土。刚刚毕业留校的“90后”博士万龙迎来了在哈工大的第10个年头。大二那年,他进入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一系列科技创新项目。丰富的专业积淀和实操训练,让他获得多项发明专利,硕士毕业后便成立了哈尔滨万洲焊接技术有限公司。
新华社哈尔滨7月4日电(记者杨思琪)从月球看日食是怎样的情景?今年全球唯一的一次日全食2日在南美洲天空上演,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月球轨道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龙江二号”记录了这一“奇观”
新华社日内瓦6月10日电(记者凌馨 施建国)第108届国际劳工大会10日在日内瓦开幕。本次大会的焦点议题是如何应对科技创新、气候变化等因素可能对未来工作领域构成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