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4日电 题:广西百色:培育“领头雁” 筑强党支部
新华社记者王念、卢羡婷、徐海涛
靠种芒果和林下养鸡,广西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四那村垌忙屯村民潘克坤实现了致富,2013年主动申请入党。成为正式党员后,他带领屯里20多户村民养“芒香”鸡,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此脱贫。
革命老区百色是广西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百色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争创五旗”活动,打造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同时实施“头雁引领”“先锋示范”工程,增强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取得明显效果。2018年,全市4个县脱贫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升至11086元。
率先垂范 做好“头雁”
一阵夏雨过后,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一些村民赶紧下地采桑,第五批蚕茧很快就要上市了。
“按照目前市场价,这批蚕茧能卖10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郁再俭是村桑蚕产业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打造出“桑蚕+食用菌+有机肥+桑蚕制品+豚狸养殖”的循环产业链,户均增收逾万元,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生态示范村。
几年前,郁再俭刚提出种桑养蚕的想法时,村民一片质疑。“我是村干部,如果承诺的事做不好,那别人怎么看待党员、怎么相信村‘两委’?”郁再俭发动更多的党员加入产业发展,并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看到种桑养蚕效益越来越好,村民不断加入进来。
乐业县同乐镇达存村产业曾是空白,村党支部书记周秀义和村干部经过调研,选定猕猴桃作为全村的脱贫产业,仅用2个多月就完成了8000亩土地流转,3个月内全部种上果苗。“只有办实事,才能在群众心里有分量。”周秀义说。
边疆有为系列—— 王诚波慰问困难群众。姐相乡供图 新华网北京6月3日(杨晓波 汪亚)脱贫攻坚的路上,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即“不要钱要人”的“村企共建”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