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许多指挥台上的老专家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戚发轫却平静如常:“我们花了11年时间,没有把握,不会把杨利伟送上天。”据他讲,除了在地面上做的无数次试验外,团队还做了4次无人试验,对“上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反复修正。“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我们设想了100多个故障,并且都做了预案。当然,最终那100多个预案一个也没有用过。”
在戚发轫看来,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特别”,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当国家有特别需要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航天人都要有这种特别的精神”。
“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
中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代表的航天三大精神。戚发轫认为,正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任落在了新时代航天人的肩上。在戚发轫看来,要想成为航天强国,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进入太空的能力。“去年长征五号发射,我们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25吨,上了一个台阶,但将来我们的航天员要到月球上去,仅有长征五号还不够,还得有重型运载火箭。”
二是利用太空的能力。“在卫星方面,我国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别的100多颗卫星在轨工作,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两年,我国每年发射卫星的数量则排在世界第一位。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我国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突破了航天员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两项关键技术,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计划2024年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在探月工程方面,我国完成了前两步‘绕’和‘落’,下一步就是‘回’了。预计今年年底实施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取回月球样品。”
三是保障太空的能力。“我们在天上有卫星,有航天员,将来还会有空间站,因此要有控制、保护它们的能力。”
戚发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尤其是“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其核心是爱国。一个人只有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而最大的爱,就是爱国家、爱团队、爱岗位。”
显然,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是这位86岁的老航天人最大的心愿。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刘宇航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24日 01版)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光辉历程。今日中国,已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新华社郑州6月24日电 题:“空中丝绸之路”带动内陆河南实现对外开放突破 新华社记者刘高阳、刘怀丕 凌晨5点,国际货运航班陆续抵达。迎着晨曦,一排排按照不同标准“打板”的货物从机舱内运到货站
新华社昆明6月24日电 题:像气候一样宜人——春城昆明着力打造营商环境 新华社记者 庞明广 开办企业最多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最多5个工作日、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昆明以四季如春的气候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