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宁都无盐汤传承红军历史滋味(2)

宁都无盐汤传承红军历史滋味(2)
2019-06-15 19:07:00 新华网

龚远生曾任宁都县博物馆馆长,他的父亲龚有礼是一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小时候,我们要是因为吃不好,抱怨、发脾气,父亲就会生气地说,自己有多少战友连这个都没吃过就牺牲了。”龚远生回忆说。

那时,一块大洋在白区可买7斤盐,在苏区却买不到相当于这块大洋自身重量的7钱3分盐,被称为“盐顶七钱三”。红军为了获取食盐这种重要的战略物资,想尽了办法。

苏区时期,距宁都不远的兴国县有一位“点子部长”欧阳崇庭,时任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的他,曾亲自到赣州城郊的茅店指挥封锁线上的食盐交易。双层粪桶、湿衣浸盐、棺材偷运……欧阳崇庭巧妙利用各种方式,把好不容易获得的食盐运进苏区。

这种缺盐的历史滋味深深烙进老红军的记忆中。“1950年,父亲带着全家从陕西西安回宁都时,母亲特意买了一大包盐,就怕回来没盐吃。”与共和国同龄的郭凤林说,其实,回宁都时已经没那么缺盐了,但父母仍是放心不下。

郭凤林的父亲郭春福1931年在宁都加入红军,后来参加了长征,留在陕西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返回家乡宁都工作。

郭凤林说,父亲从家乡走时还是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子,回来时已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了,饮食习惯早已变得清淡起来。

80多年过去了,盐对于宁都人而言也早不是稀罕物,但宁都人却依旧守着碗里这份清淡,让“无盐汤”成为宁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