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15日电 题:锦绣巴蜀展新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发展巡礼
新华社记者陈健
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从一穷二白到脱贫奔小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砥砺前行,尽展新颜。2018年,四川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全年104万贫困人口脱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在成都平原南端的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油油的稻田首尾相连,这里是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的优质稻基地。48岁的合作社理事长李相德是当地农民,2014年,他组织成立了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专心种植水稻。
“谁说种粮不挣钱?种粮也能种出些名堂来。我们生产的有机米,一斤能卖12元,很受市场欢迎。”李相德说,合作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过去的“产量第一”,转型到“质量优先”,优质稻、有机稻成为社员们的主攻方向。
农业发展,科技先行。1950年4月,出于新中国对科技兴农的迫切盼望,5个农业科研机构合并成为西南农林部四川农业试验所,即如今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在,四川省农科院各项科技成果年推广7000万亩以上,产生综合效益逾100亿元。
正是凭借现代化、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机和农技,李相德的合作社实现了耕、种、收、烘干全程机械化,再加上统一选择优质种子,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作社生产的稻米在市场上竞争力越来越强。目前,合作社已经有农机160多台,发展社员355名,流转土地4.1万亩,种粮年年挣钱。
这是四川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四川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脱贫攻坚主战场捷报频传
4月1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同联合国经社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了“菌草技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质性贡献”高级别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