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成立我们自己的临床肿瘤学会?”在1996年由孙燕主持在我国举办第三届“亚洲临床肿瘤学大会(ACOS)”时,很多中青年专家向他提出这一要求。经过一年的筹备,1997年,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对外称CSCO)成立。随后,他当选为ACOS主席,并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临床肿瘤学领袖会议”,在很多会议上介绍我国肿瘤内科取得的成就。经过大家的努力,201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被正式定为一级学会,目前有个人会员2万多,团体会员超过100,成为国际上仅次于美国ASCO的第二大专业学会。
如今,飞速发展的内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之一,而且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每年都有20多个同行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我们国家的好声音。”孙燕院士满脸欣慰,“以前只有4种抗癌药可以用,现在我们已经有100多种抗癌药了。”
“如果病人能活在今天该有多好”
“肿瘤是一个古老的病,但肿瘤内科是一个全新的幼稚学科。”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孙燕和同行们意识到开发新药及开展临床试验的关键性作用。
1960年,在老院长的指导下,孙燕和周际昌开始我国抗肿瘤新药的研发工作。那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了N-甲酰溶肉瘤素。1962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来自中国的两个报告引起世界同行的赞誉,被称为“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肿瘤的典范”。
20世纪末分子靶向治疗进入临床,而且发展迅速。1998年以后欧美国家研制的靶向药物来我国审批。2004年孙燕一行6人赴苏格兰参加多国多中心INTEREST试验的启动会。大家当时就热切期盼:“什么时候能主持我们自己研制的抗肿瘤新药的发布?”
新华社伦敦4月22日电(记者张家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2日发布一项研究报告说,通过分析癌症病人血液样本中的遗传信息,可更高效及准确地判断他们是否适合新药的临床试验,从而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和治疗成功率
新华社华盛顿4月3日电(记者周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3日宣布,该机构开发的一种通用流感疫苗进入一期临床试验,希望该疫苗将来能帮助人体获得针对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一位国内著名的眼科专家,名叫张效房,他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今年已经是99岁了
新华社东京2月18日电 日本厚生劳动省专家组18日批准世界上第一个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试验有望在年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