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安宁河谷大石墓,为何消失又留下哪些印记(3)

2019-04-21 18:35: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学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研究,发现了邛人及大石墓消失的“蛛丝马迹”。建造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初的大石墓中,出土了“五铢”和“大泉五十”等钱币,表明居住于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安宁河流域的邛人,此时已经与汉地通商。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副馆长邓海春解释说,从历史人类学角度看,大石墓这种文化的消失实际上是其部族被纳入国家化的一个过程。自汉武帝经略西南后,中原王朝逐步采取修通驿道、赠送财物、设郡县、徙民、人口编户、土地丈量等措施加强国家化管理,西南当地原有的文化由此被强势影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慢慢地随着外地移民进来,或者邛人本身又在迁徙交流,间或通过战争融合分散,大石墓这种葬俗戛然而止了。

另据《华阳国志·蜀志》载,由邛人组成的“七部营军”联合叟人替蜀汉守郡城,但“不足固守”。这不仅表明蜀汉时期邛人尚存,但势力已经衰落;还表明此时的邛人已经接受代表中原文化的蜀汉政权的统治。种种迹象表明,邛人和大石墓消失于民族融合的历史烟云中,留待后人追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