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墓文化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大石墓出土的带耳器尽管有自己的特点,但总体面貌明显受到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影响,铜刀、铜铃以及铜扣饰、玛瑙珠等装饰品则可追溯到北方草原文化。大石墓文化与川西青铜文化、滇西北及滇文化之间也有明显联系。
大石墓所在的安宁河流域西北接大渡河、青衣江流域,南临青铜文化发达的滇西地区。专家研究认为,从远古开始,这一地区便是横断山脉民族走廊的关键地段。在这一走廊中,西北、西南众多民族的先民们频繁南北迁徙,民族之间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大石墓文化面貌的多样性充分印证了民族走廊的这一特征。
作为黄河上游甘青地区氐羌人的一支,至迟在西周早期,邛人就已迁徙至川西南安宁河流域。安宁河谷具有优良的农业生产条件,战国至西汉时期,邛人势力达到鼎盛。
考古发掘尚未发现邛人的聚落遗址,也未发现其文字。建造大石墓所用的石块,许多重达数吨乃至10多吨,均为天然巨石,且取自数公里外的山上,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助力的情况下,邛人是如何将巨石搬运下山,再搬运到河谷台地上建造大石墓?这令人难解。
唐亮告诉记者,凉山州博物馆曾进行试验,由20个青壮劳力用滚木、草绳的原始方法搬运一块近5吨重的巨石,费时3个小时仅仅把巨石挪动了20厘米。邛人费时耗力建造的大石墓群,印证了当时这一部族人口众多、物力较为厚实。
考古发掘还表明,大石墓建造年代早至春秋中晚期,晚至东汉初。作为邛人最有代表性的遗迹,大石墓为何东汉以后消失不见?目前对此有“洪水说”和“战争说”等说法,还有人推测,建造大石墓过于费时耗力,邛人主动放弃了这种葬俗。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村民姚绍全带着妻子、女婿、孙子一行四人来到才去世不久的老丈人坟前祭拜。才立了十多天的石墓碑连同柱子、坟头一起从正前方垮了下来,总重量有近千斤。
祭拜先人墓碑垮塌 村民姚绍全带着妻子、女婿、孙子一行四人来到才去世不久的老丈人坟前祭拜。才立了十多天的石墓碑连同柱子、坟头一起从正前方垮了下来,总重量有近千斤。
新华社石家庄4月21日电(记者高博、杨帆)记者从河北省唐山市发改委了解到,这个市日前启动了主城区周边13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退城搬迁工作,涉及钢铁产能51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