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治愈母亲河“伤口”
江滩上植芦苇和杨树,池塘里种菱角和茭白——铜陵市江滨村江滩,呈现喜人景象。
2017年11月,这段江滩被倾倒了2000余吨固废物。长江马鞍山段、芜湖段、铜陵段、池州段也发现跨省转移的固废物。
对此,长江安徽段展开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改,推进固废危废处理、污水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岸线资源保护等“五个专项攻坚”行动,仅芜湖就开展了4轮地毯式排查,排查倾倒点41处、倾倒物5.3万吨。
这些年,非法采砂给长江母亲河造成巨大“伤口”。池州开出水务等5部门联合管理的药方,持续高压严打非法采砂,拆解采砂船舶、整治砂场。池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局长姚根水介绍,该市重拳治砂以来,查处长江涉砂案252起,2018年打掉多个非法盗采江砂团伙。
转型升级:水清岸绿产业优
“水清岸绿产业优”,是安徽长江段2018年提出的目标。“产业优”,即实现园区、企业、项目“三个高质量”。
安徽省为此划定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严禁沿江1公里新建项目,严控沿江5公里新布局重化工园区,严把长江干流岸线15公里各类项目准入门槛。
2018年,临江而建的贵池前江工业园江边因堆放固废物被曝光,19家企业被发现存在环境问题,园区管委会主任被免职。
记者近日重访池州看到,曾经的固废物堆放处变成了绿化园,新植的樟树发出绿芽。前江工业园现任负责人张亮告诉记者,整改以来,园区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原规划的皖宝二期等4个项目全部取消,原有黑色、有色金属冶炼产业转变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强力推进整改工作过程中,企业人员、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根本转变,开始真正重视、认真对待环保问题。”张亮感慨。
显见的事实是,企业从环保中得到了好处。2018年,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贡献的税收不减反增,从约10亿元增长到约13亿元。
“保护长江、绿色发展的理念正逐渐在大家心中扎根。”张亮说。
大柱山隧道成为沟通天堑的关键工程。这条隧道2008年开始施工,全长14.484公里,至今已经修了11年,计划2021年开通,目前还有最后两公里就可完工,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掘进的隧道。
新华社杭州3月25日电(记者马剑 许舜达)串起千岛湖、京杭大运河、西溪湿地、西子湖……超过3000公里的城市绿道正织成一张连接杭州城乡生态、产业、文化的密网,为钱塘江畔的创新活力之城营造出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