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给养员到红色经济卫士——张红权24载的军旅人生(2)

2019-02-11 15:3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负责范围广了,本领恐慌感一下子就来了。”张红权说,他抓紧一切机会跟着老审计员把制度、标准都学了一遍,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

2016年,体制编制改革后,他出任中央军委审计署乌鲁木齐审计中心事业审计室主任。上任不久,艰巨任务便紧随其后。上级要求中心对其审计监督范围内、分布在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团以上单位开展生活费决算审计。

“要实现全覆盖、取得扎实成果,必须创新方法手段。”张红权说。针对驻疆部队驻防分散、路途耗时的实际,他和同事采用片区驻扎、集中报送的方式开展审计,节省了大量时间;结合生活费审计特点,他提出“1个后方数据分析平台+N个前方审计组”的思路,极大提高了审计效能,相关做法在全署推广。

其中,某指挥部生活费决算审计被军委审计署评为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张红权也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任务中,张红权全年出差近300天,常态化上高原、下边防,带头承担比较复杂的工作。面对大龄妻子怀二胎、老人生病住院的困难,他也从未对工作有过一丝懈怠。

亮剑

“既然上了审计这条舰,就得时刻把准方向、抵住诱惑、不能偏航。”这几年,张红权始终坚持依法文明执审、廉洁从审,立起了审计的公信力。

那次,张红权带队到老单位审计,发现了某项违规问题。昔日关心自己的老领导打来电话,让他网开一面、手松一点。张红权向老领导讲清审计规定,说明同类问题处理情况,如实移交了线索。

“审计人面对问题不能捂着藏着,更不能有私心,破一次例就是一辈子的污点。有了污点的审计人,就没资格审计别人。”张红权说。

“要想知道官兵该享受的福利能否享受到,仅通过数据很多问题是看不到的,审计时,我们经常临时选择连队和官兵一起吃饭。”事业审计室高级审计师蒋明军说,去食堂看看、查查,很多问题一目了然。

在某边防团审计时,吃饭时他们发现饭菜质量与开支特别大的伙食费不相符。“高原官兵的伙食补助到哪去了?”张红权立即着手调查。

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经过多方查证,他们终于搞清了内情——由于营区离城区较远,蔬菜运送困难、天冷不好储存、运输过程中消耗多等造成开支大。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不能让边防官兵吃不好,张红权主动向相关部门建议,进一步提高高原边防部队伙食保障标准。

这两年,张红权10多次参与重大审计任务,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几十个,经手的审计项目个个板上钉钉,没有一个审计结论被推翻。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