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时尚” 一样的新春新意
新年新气象,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各地同胞的春节生活也有了不少新元素。
在西北的宁夏,农民盛向波一进腊月就忙着采购年货。与往年不同,今年他“赶了回时髦”:托村里的农村淘宝代购员网上下单,买了不少进口食品和酒水饮料,甚至包括电视机这样的“大物件”。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让迎春过年变得更加便利。朱仙镇木板年画、高密剪纸……多种代表中国传统年俗的非遗手工艺品在“线上”受到追捧,为天南地北的家庭增添了浓浓的喜气。
在香港,“绿色新年”理念正悄然流行。今年春节,“绿色年宵”走进香港15个年宵花市,使市民们感受到了新的气象。“我们通过设立资源分享平台和完善回收措施,向市民宣传惜物减废、物尽其用的信息。”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说。
在台湾,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也为人们带来了新鲜体验。日前,台北永乐广场被设置为“年兽窟”,设有创意道具及AR科技,市民可以和“年兽”互动并拍照“打卡”。
“过年是最重要的团圆日子,希望透过创意,让人们体验不一样的过节方式。”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说。
不一样的团聚故事 相同的“情感密码”
临近春节,辛苦奔忙了一年的中国人怀揣着从未放下的牵挂,向着同一个目标——家的方向进发。
在青藏高原,一列火车从茫茫雪山之间疾驰而过。Z6802列车上,孟广林坐在温暖的硬卧车厢里,心思早已回到千里之外的安徽老家。
“我在拉萨工作10年,父母、小孩和大部分亲戚都生活在安徽。”孟广林说。他的行李中装着藏红花、牦牛肉干、奶渣等西藏特色产品,过年的时候,他要用这些来招待亲友,分享难得的团聚时光。
从1月28日开始,故宫里又增加了老字号故宫过大年等活动。三条年味儿十足的年货节正式开街,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十个省市的老字号以及五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集体为故宫观众拜年。
一年来,我们有辛苦、有委屈、有压力、有焦虑、有汗水、有眼泪,好不容易过个年,辞旧迎新不就是都把这些辞去吗?所以,年味里不妨多一些包容的汤,多一些理解的酱,多一些彼此尊重的调料。